教学目标
-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过节时的场景和氛围,激发写作兴趣,能围绕“过节”这一主题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写作。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丰富的细节描写来展现过节的欢乐。
- 通过写作,使学生感受节日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指导学生学会选取典型事例,有条理地叙述过节的过程。
- 帮助学生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如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环境描写等,使文章生动具体。
-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挖掘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将情感融入作文中,提升文章的思想深度。
- 培养学生独特的写作视角,避免作文内容千篇一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练习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热闹的节日视频,如春节的鞭炮齐鸣、中秋的阖家团圆等,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你们想到了什么节日呀?”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过节的经历和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作文《过节》。
(二)写作指导(20 分钟)
确定写作内容
- 组织学生讨论:“你们都过过哪些节日呢?哪个节日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让学生自由发言,列举出不同的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
- 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节日里发生了哪些特别的事情,有哪些有趣的人,以及节日的氛围是怎样的,春节可以写贴春联、吃年夜饭、放烟花;端午节可以写包粽子、赛龙舟等。
理清写作思路
- 以春节为例,讲解写作思路:
- 开头:可以直接点明过节的名称,如“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或者通过描写节日的氛围来引出下文,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春节的脚步近了”。
- 中间:详细叙述过节的过程,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比如先写一家人一起准备年夜饭,再写吃年夜饭时的欢乐场景,接着写放烟花的情景等,在描述过程中,要注意加入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爸爸熟练地拿起春联,小心翼翼地展开,妈妈在一旁帮忙扶正,我则兴奋地拿着胶水,递给爸爸,嘴里不停地说着:‘爸爸,快点贴,我都等不及要看啦!’”
- 总结自己对这个节日的感受,如“春节,不仅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更是充满欢乐和温暖的节日,我爱春节”,或者表达对未来节日的期待,如“期待下一个春节的到来,又会有怎样的惊喜等着我们呢”。
强调细节描写
- 展示一些优秀的描写过节细节的片段,让学生分析其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 总结细节描写的方法:
- 人物描写:通过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方面来展现人物的特点和情感,比如描写奶奶包粽子时,“奶奶那双布满老茧的手熟练地拿起粽叶,轻轻一折,便成了一个小巧的漏斗状,然后用勺子舀起糯米,放入粽叶中,再用绳子细细地缠绕起来,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
- 环境描写:可以描写节日的环境布置,如“客厅里挂满了红灯笼,窗户上贴满了福字,整个房间都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以此来烘托节日氛围。
(三)板书设计(10 分钟)
主板书:作文《过节》
- 写作思路:
- 开头:点题/引氛围
- 中间:按顺序,写过程
- 春节:准备年夜饭、吃年夜饭、放烟花
- 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
- 谈感受/表期待
- 细节描写:
- 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 环境:布置、氛围
- 好词: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阖家团圆、欢声笑语等
- 好句:“春节,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描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深刻的节日,按照刚才讲解的写作思路和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思路不清晰、描写不细致等,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 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片段,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
-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写作时要注意的要点,如确定好写作内容、理清思路、运用细节描写等,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完善自己的作文,写出更加精彩的关于过节的文章。
副板书:
课堂练习(15 分钟)
课堂总结(5 分钟)
作业布置
完成作文《过节》,要求字数不少于 500 字,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和细节描写。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关于《过节》的作文,让他们在写作中展现出节日的欢乐与美好🎊。
标签: #作文 过节教学设计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