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引导幼儿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幼儿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
- 通过艺术活动,让幼儿体验到创作的乐趣,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教学准备
- 经验准备:幼儿已对春天有一定的认知,观察过春天的自然现象和动植物。
- 物质准备:
- 关于春天的图片、视频资料,如花朵盛开、柳树发芽、小燕子飞舞等。
- 绘画工具,如彩笔、油画棒、画纸等。
- 手工材料,如彩色卡纸、皱纹纸、剪刀、胶水、吸管等。
- 音乐《春天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 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唱唱跳跳,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引导幼儿进入春天的情境。
- 提问幼儿:“小朋友们,歌曲里唱的春天在哪里呀?”鼓励幼儿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发现。
(二)观察与讨论
- 展示春天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春天里的各种事物,如:花朵的颜色、形状,柳树的枝条,小燕子的模样等。
- 提问:“春天到了,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花朵?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
- 幼儿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引导幼儿用更生动的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象。
- 组织幼儿分组讨论:“你最喜欢春天的什么?为什么?”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师巡回倾听并给予指导。
- 绘画创作
- 教师示范绘画春天的景色,如先画一条弯弯的小河,再画河边的柳树,然后画上五颜六色的花朵和飞舞的蝴蝶等。
-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心中春天的样子,可以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构图和色彩的搭配。
- 幼儿开始绘画,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问题,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 手工制作
- 提供各种手工材料,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与春天有关的作品。
- 用彩色卡纸制作花朵,将皱纹纸剪成细条做柳树的枝条,用吸管制作小燕子等。
- 教师示范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方法,如花朵的折叠方法、小燕子的粘贴步骤等,让幼儿能够更好地进行创作。
- 幼儿自主创作,教师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制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 组织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或展示区。
- 邀请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画的或制作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创作。
- 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并给予掌声鼓励,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肯定和表扬,肯定幼儿的创意和努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再次强调春天的美好和艺术创作的乐趣。
-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春天的变化,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春天。
- 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教室的主题墙上,让幼儿随时欣赏和感受春天的氛围。
(三)艺术创作
(四)作品展示与分享
(五)总结与延伸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艺术活动,幼儿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绘画和手工的形式展现了自己心中的春天🌼,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们不仅提高了艺术表现能力,还进一步加深了对春天的认识和喜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发现春天的美,为艺术创作积累素材,我给予幼儿充分的创作空间,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
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个别幼儿遇到困难时,我没有给予足够的耐心和具体的指导,导致部分幼儿的作品效果不太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每一位幼儿的发展,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在作品展示环节,可以让幼儿之间进行更多的互动和评价,如互相欣赏、提出建议等,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幼儿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到了艺术创作的乐趣,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幼儿提供更多更好的艺术教育活动🎨。
标签: #发现春天中班艺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