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让学生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讲述疫情期间的所见所闻、自身感受等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心他人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面对困难的态度,弘扬抗疫精神。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学会围绕“战胜疫情”这一主题,选取合适的话题进行口语表达,如抗疫故事、抗疫英雄、疫情防护等。
- 掌握口语交际的技巧,如表达清晰、语言流畅、条理分明、情感真挚等。
- 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挖掘抗疫过程中的感人细节和深刻意义,使口语表达更具感染力和思想性。
- 培养学生在口语交流中灵活应对、倾听他人并作出恰当回应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 播放一段关于疫情期间全国上下齐心抗疫的视频片段,如医护人员奔赴一线、社区工作者坚守岗位、民众积极配合防控等画面。
- 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疫情期间,你们身边发生了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引导学生回忆疫情经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战胜疫情口语交际。
(二)知识讲解(10 分钟)
讲解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
- 表达清晰:发音准确,语速适中,用词恰当,让听众能够清楚地理解所说内容。
- 语言流畅:避免出现过多的停顿、重复和结巴,使话语连贯自然。
- 条理分明: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语言,如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使讲述有条理。
- 情感真挚: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引起听众的共鸣。
介绍围绕“战胜疫情”可以选取的话题方向
- 抗疫故事:讲述自己或身边人在疫情期间的经历,如如何配合防控、参与志愿者活动等。
- 抗疫英雄:介绍自己心目中的抗疫英雄,讲述他们的事迹和精神。
- 疫情防护:分享疫情期间学到的防护知识和方法,提醒大家做好自我保护。
- 疫情对生活的影响:谈谈疫情给学习、家庭、社交等方面带来的变化,以及自己是如何应对的。
(三)小组讨论(15 分钟)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 - 6 人。
- 给出讨论话题:“在你看来,疫情期间最让你感动的瞬间是什么?”让学生围绕这个话题进行讨论。
- 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
- 小组讨论结束后,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在全班进行发言。
(四)角色扮演与展示(20 分钟)
- 请小组代表上台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倾听,并可以在发言结束后进行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 模拟新闻采访的情境,由一名学生扮演记者,对发言的同学进行采访,记者可以围绕“战胜疫情”的主题提出一些问题,如“你认为是什么力量让人们在疫情期间如此团结?”“从这次疫情中,你学到了什么?”等,让发言的同学进行回答,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应变能力。
- 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对采访过程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五)拓展延伸(10 分钟)
- 引导学生思考:“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我们作为青少年,能为战胜疫情做些什么?”让学生进行自由发言。
- 总结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如做好个人防护、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传播正能量等,为全球抗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以“战胜疫情,我们在一起”为主题,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下节课进行演讲展示。
(六)课堂总结(5 分钟)
-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口语交际的要求、围绕“战胜疫情”的话题讨论以及角色扮演等活动。
- 强调战胜疫情过程中展现出的团结、奉献、坚韧等精神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弘扬抗疫精神,积极面对困难。
-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口语交际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
- 关于疫情的视频资料
-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战胜疫情”这一主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视频导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表达时仍存在紧张、条理不够清晰的情况,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训练,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观点和想法,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和拓展,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总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为今后的口语交际教学积累了经验。 🌟
标签: #战胜疫情口语交际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