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让幼儿了解安全爬行环境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 引导幼儿认识爬行环境中常见的危险因素,并学会如何避免。
- 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帮助幼儿掌握营造安全爬行环境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认识爬行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如尖锐物品、电源插座、易碎物品等。
- 学习如何排除安全隐患,营造一个安全的爬行空间。
- 难点
-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安全意识,自觉维护爬行环境的安全。
- 引导幼儿在面对突发危险时,能够冷静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 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幼儿传授安全知识。
- 直观演示法:展示各种危险物品和正确的布置环境的方法,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
- 游戏法:组织幼儿进行安全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 收集有关爬行环境危险因素的图片、视频资料。
- 准备一些模拟物品,如塑料刀具、插座模型、易碎的杯子等。
- 安全爬行环境的布置材料,如柔软的地垫、防撞角等。
- 小奖品若干。
-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欢快的幼儿爬行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
- 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爬行吗?那你们在哪里爬行呀?”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平时爬行的地方。
- 教师展示收集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幼儿介绍爬行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 尖锐物品:如针、剪刀,会划伤小朋友的皮肤。
- 电源插座:如果不小心触摸,会发生触电危险。
- 易碎物品:像玻璃杯、花瓶等,掉下来可能会砸伤小朋友。
- 结合模拟物品,让幼儿近距离观察,进一步加深对危险因素的认识。
- 提问幼儿:“在这些图片里,你们看到了什么危险的东西呀?如果不小心碰到了会怎么样?”请幼儿回答,教师适时给予补充和纠正。
-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排除爬行环境中的安全隐患。
- 对于尖锐物品,要放在小朋友拿不到的地方。
- 电源插座要安装保护盖,或者用家具遮挡起来。
- 不要在爬行区域放置易碎物品,可以用柔软的物品代替。
-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布置材料,示范如何营造一个安全的爬行空间,铺上柔软的地垫,在墙角安装防撞角等。
- 邀请幼儿一起动手,模拟布置一个安全的爬行区域,教师在旁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 “安全小卫士找茬”
- 教师在教室的爬行区域布置一些故意设置的安全隐患场景,如放一把塑料刀具在地上、露出插座的插孔等。
-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推选一名小代表,游戏开始后,小代表要快速找出里面的安全隐患,并告诉老师。
- 最先找出所有隐患的小组获胜,获得小奖品。
- “我会安全布置”
- 再次将幼儿分组,给每组提供一些安全的布置材料,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重新布置一个安全的爬行角落。
- 小组完成后,由其他组的幼儿进行评价,选出布置得最安全、最合理的小组。
-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再次强调安全爬行环境的重要性。
-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检查自己的爬行区域是否安全,并且帮助家长一起营造安全的生活环境。
- 对在本节课中表现积极、出色的幼儿给予表扬和奖励。
- 在班级的活动区投放一些关于安全知识的绘本和图片,让幼儿在自主活动时间继续学习和巩固安全知识。
- 建议家长在家中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的爬行环境,并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向幼儿强调安全事项,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 在展示模拟危险物品时,要确保幼儿的操作安全,避免意外伤害。
-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游戏顺利进行,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认识危险因素(10分钟)
排除安全隐患(15分钟)
安全游戏(15分钟)
5分钟)
教学延伸
注意事项
通过这堂“营造安全爬行环境教案”,幼儿们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学会如何营造一个安全的爬行空间,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希望每一个小朋友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地探索和成长🥰。
标签: #营造安全爬行环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