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领域,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从宏观到微观,教学设计涵盖了多个层面,而中观教学设计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既依据宏观的教育理念和课程标准,又指导着微观的课堂教学实施,对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体育教学中观教学设计的内涵与特点
体育教学中的中观教学设计是介于单元教学设计和具体课时教学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形态,它聚焦于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模块或学习主题,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评价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与宏观教学设计强调课程体系的整体架构和方向不同,中观教学设计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它围绕特定的体育技能、体能或运动主题展开,例如篮球的传接球技术模块、田径的短跑教学单元等,它又不像微观的课时教学设计那样过于具体到每一个教学步骤,而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系统规划,为课时教学提供明确的框架和思路。
中观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它把相关联的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逻辑性的教学序列,比如在排球垫球教学中,将正面双手垫球的准备姿势、击球部位、发力方法等知识点和练习有机串联,使学生逐步掌握技能,它还具有灵活性,能够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进行适当调整,比如根据学生对前一阶段篮球基本运球掌握情况,灵活调整后续的行进间运球教学方法和节奏。
体育教学中观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素
(一)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中观教学设计的核心,以足球教学为例,传授足球的传球、射门等技能目标固然重要,但还应结合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目标,如提高学生腿部力量、协调能力等,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等情感态度目标也不可或缺,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程标准要求,既有阶段性又有整体性,像在初中三年的足球教学中,每个学年的传接球教学目标应逐步深入和细化,体现出螺旋上升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
中观教学设计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与整合,比如将乒乓球的推挡、攻球技术进行模块化设计,合理安排练习顺序和比重,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技能形成规律,把枯燥的基本功练习与趣味性的游戏竞赛相结合,如开展“推挡接力比赛”等,还可以引入一些与体育文化相关的内容,如在篮球教学中介绍篮球的起源与发展、著名球星的励志故事等,丰富教学内涵,拓宽学生视野。
(三)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和学生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对于复杂的运动技能,如武术套路教学,采用分解练习法,先逐一讲解每个动作要领,再逐步连贯练习,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时,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如开展篮球小组对抗赛,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播放优秀运动员的动作示范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要关注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法,对于基础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任务,助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
(四)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教学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场地等方面,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体育器材和场地设施,如利用体育馆开展羽毛球、乒乓球等室内教学,整合教师资源,开展跨学科教师合作,如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师联合,从运动生理角度指导学生科学锻炼,还可借助校外资源,组织学生参观体育博物馆、观看体育赛事等,丰富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
(五)教学评价的全程设计
教学评价贯穿中观教学设计的始终,在教学前,通过对学生技能基础和兴趣爱好的了解进行诊断性评价;教学过程中,采用表现性评价,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动作规范性、参与度等,并及时给予反馈;教学结束后,进行总结性评价,通过技能测试、小组评价等方式全面评估教学效果,要注重评价的多元化,除了教师评价,还应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的能力。
体育教学中观教学设计实践案例分析
以初中体育的跳远教学为例,进行中观教学设计,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在提高学生的跳远技能的同时,增强腿部力量和身体协调性,培养勇于挑战、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教学内容整合为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环节的技术教学以及专项身体素质练习,教学方法上,先采用示范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动作要领,再用分解练习法逐一强化各环节技术,接着通过游戏竞赛法如“跳远接力比赛”激发学生兴趣和竞争意识,教学资源利用学校的田径场,安排专业体育老师进行教学,并借助多媒体播放奥运冠军跳远的精彩视频作为教学辅助,教学评价方面,在教学前测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跳远基础进行诊断;教学中观察学生技术动作掌握情况及时评价指导;教学结束后进行跳远达标测试,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得出综合成绩,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体育教学中的中观教学设计是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通过精准定位教学目标、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以及全程设计教学评价,能构建科学系统的教学模块,促进学生在体育技能、体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全面发展,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应深入研究和实践中观教学设计,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全面发展人才贡献力量🎉
标签: #体育教学中的中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