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让一年级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艾滋病,知道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
- 明白与他人交往时要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杯子等可能接触血液或体液的物品,引导他们学会保护自己。
-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有趣的动画视频、听生动的故事、参与简单的互动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消除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恐惧和歧视,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 教学重点
- 用简单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向一年级学生讲解艾滋病的基本概念和传播途径。
-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自我保护意识,知道如何预防艾滋病。
- 教学难点
- 如何以一年级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解释艾滋病的传播机制,避免过于专业的术语。
- 培养学生关爱艾滋病患者的情感态度,克服他们内心潜在的恐惧和偏见。
- 导入(5 分钟)
- 老师面带微笑,用亲切的声音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玩一个超级有趣的猜谜语游戏哦!听好啦,‘一个坏家伙,看不见摸不着,能让人生病很苦恼,大家都要把它防。’猜猜这是什么呀?”鼓励小朋友们积极举手回答。
- 对小朋友们的回答给予肯定和引导,引出艾滋病这个主题:“大家真聪明!这个坏家伙就是艾滋病啦,它是一种很厉害的传染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艾滋病,好不好呀?”
- 认识艾滋病(10 分钟)
- 播放一段简单有趣的动画视频📺,视频内容是一个小怪兽在身体里捣乱,让人生病,引出艾滋病就像这个小怪兽一样,会破坏我们的身体,让我们不舒服。
- 老师一边播放视频一边简单讲解:“小朋友们看,这个小怪兽就是艾滋病,它会跑到我们身体里,让我们生病,很难受的,所以我们要了解它,然后躲开它。”
- 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如一个看起来没精神的小朋友,告诉学生:“这就是感染了艾滋病的小朋友,他生病了,很难受,不能像我们一样开心地玩耍啦。”让小朋友们观察图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引导他们对艾滋病患者产生同情。
-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15 分钟)
- 讲述《小明的烦恼》的故事:
- 小明在幼儿园和好朋友一起玩耍,他们经常一起喝同一杯水、共用牙刷,有一天,小明感觉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他可能感染了艾滋病。
- 讲完故事后,问小朋友们:“小明为什么会感染艾滋病呀?”引导小朋友们思考故事中可能导致感染的行为。
- 老师总结:“小朋友们,艾滋病不会像感冒一样通过空气传播哦,它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传播,就像故事里小明那样,和别人共用牙刷、杯子;还有就是妈妈如果感染了艾滋病,有可能在生宝宝的时候把病毒传给宝宝;和感染艾滋病的人一起++、输血的时候,如果用了不干净的针,也会被传染,所以我们以后可不能和别人共用这些东西啦。”
- 通过简单的演示和互动,模拟共用牙刷和杯子的行为,让小朋友们直观感受这样做的风险,老师拿出两支牙刷和两个杯子,说:“假如这是小明和他的好朋友的牙刷和杯子,他们这样共用,病毒就可能会传来传去,小朋友们,你们可不要学他们哦,那你们自己的牙刷和杯子能让别人用吗?”请小朋友们回答,强化学生对避免共用私人物品的认识。
- 预防艾滋病小妙招(12 分钟)
- 开展“小小健康卫士”游戏:
- 把小朋友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套卡片,卡片上画有不同的场景,如和小伙伴拥抱、共用玩具、独自使用自己的杯子、和陌生人一起吃饭等。
- 老师说:“小朋友们,现在你们都是小小健康卫士,要判断这些卡片上的行为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如果是对的,就把卡片放到绿色的盒子里,如果是不对的,就放到红色的盒子里。”
- 游戏结束后,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检查每个小组放卡片的情况,对正确的行为给予表扬,对错误的行为进行详细讲解:“看,这个和小伙伴拥抱是可以的,艾滋病不会通过拥抱传染哦,但是这个共用杯子就不对啦,可能会传染艾滋病,所以我们要自己用自己的杯子。”
- 老师总结预防艾滋病的小妙招:
- 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自己的牙刷、杯子、毛巾等用品都不能让别人用。
- 在外面吃饭的时候,要用公筷公勺,这样可以避免和别人互相传染。
- 不和别人共用注射器,++的时候要用一次性的针管哦。
- 关爱艾滋病患者(8 分钟)
- 展示一些艾滋病患者积极生活的图片,如他们参加活动、微笑着面对生活的照片,告诉小朋友们:“小朋友们,虽然艾滋病患者生病了,但是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有自己的生活,想和大家一起玩耍,我们不能害怕他们,也不能欺负他们哦。”
- 进行角色扮演:
- 请几位小朋友分别扮演艾滋病患者、健康的小朋友和关心他人的志愿者。
- 场景设定为在公园里,“艾滋病患者”一个人坐在长椅上,看起来有点孤单。“健康的小朋友”在旁边路过,一开始有点害怕,但在“志愿者”的鼓励下,“健康的小朋友”慢慢走过去和“艾滋病患者”聊天、一起玩游戏。
- 表演结束后,问其他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个健康的小朋友吗?为什么?”引导小朋友们说出要关爱艾滋病患者,不能歧视他们。
- 老师总结:“小朋友们,艾滋病患者也很可怜,他们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我们要像这个健康的小朋友一样,友好地对待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如果我们身边有艾滋病患者,要主动和他们打招呼,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让他们知道我们不会害怕他们,会一直陪着他们。”
- 课堂总结(5 分钟)
- 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老师提问:“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都学了什么呀?谁能说一说什么是艾滋病?它是怎么传播的?我们又该怎么预防呢?”请几位小朋友举手回答,老师根据小朋友们的回答进行补充和总结。
- 老师说:“小朋友们,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是只要我们了解了它,做好预防,就不用害怕啦,而且我们还要关爱那些得了艾滋病的人,让他们也能感受到我们的爱,大家都是勇敢的小卫士,要记住今天学的知识哦!”
- **课后延伸📃
- 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张关于预防艾滋病的手抄报,下节课带到学校来和大家分享。
- 让小朋友们回家后给爷爷奶奶讲一讲今天学到的预防艾滋病的小知识,做一个小小宣传员🧑🎓。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游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艾滋病教育课,采用了他们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故事、动画等,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可能还是有些难以理解,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简化和强化,在培养学生关爱艾滋病患者的情感态度方面,虽然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有了一定的效果,但还需要在日常生活和后续教育中持续引导,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偏见,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不断改进和完善,让艾滋病教育更加贴近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切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道德意识。
标签: #一年级艾滋病教育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