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 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旋转的变换过程。
- 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面图形旋转 90°后的图形。
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 导入(3 分钟)
-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风车的旋转、摩天轮的旋转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点。
-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图形的旋转的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
-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图形的旋转现象呢?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 新课呈现(15 分钟)
- 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例题 1:线段 OA 绕点 O 顺时针旋转 90°。
-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线段 OA 的旋转过程,提问:线段 OA 是怎样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线段的旋转过程:线段 OA 绕点 O 顺时针旋转 90°,可以看作是点 O 保持不动,线段 OA 绕点 O 顺时针旋转 90°。
- 教师继续出示教材中的例题 2:三角形 ABC 绕点 C 逆时针旋转 90°。
- 教师让学生同桌之间合作,共同完成三角形 ABC 的旋转,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 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
- 教师总结图形的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 课堂练习(15 分钟)
- 教师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做一做”,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 ABC 绕点 C 顺时针旋转 90°后的图形。
-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 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 课堂小结(5 分钟)
-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图形的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 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 课后作业(2 分钟)
- 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的第 1、2、3 题。
-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图形的旋转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面图形旋转 90°后的图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标签: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六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