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歌唱模块教学的教学设计,开启音乐魅力之门

jiayaozb.com10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如气息的运用、发声位置的调整等,改善自身音质。
  • 学会演唱至少三首不同风格的歌曲,如流行歌曲、民歌等,提升演唱技巧与表现力。
  • 能够准确识别歌曲中的节奏、音符、节拍等基本音乐要素,并能运用到实际演唱中。
  1.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逐步掌握发声技巧和演唱姿势,提升演唱能力。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唱练习,培养团队协作和音乐合作能力,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诠释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分析,探究不同歌曲的风格特点和情感表达,提升音乐鉴赏水平。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歌唱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态度。
  • 通过演唱经典歌曲,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的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在音乐表演中的自信心和表现力,促进个性发展,提升审美素养。
  1. 发声训练
  • 呼吸练习:如深呼吸、快吸慢呼、慢吸快呼等,感受气息的控制和运用。
  • 发声位置调整:引导学生找到头腔共鸣、胸腔共鸣的发声位置,通过u母音和i母音练习进行巩固。
  • 发声练习曲:选择简单易学的发声练习曲,如《打嘟噜》《哼鸣练习》等,进行发声技巧的巩固和提升。
  1. 歌曲教学
  • 流行歌曲:例如周华健的《朋友》,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情感真挚,易于学生理解和演唱,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情感表达,体会友情的珍贵。
  • 民歌:选取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如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让学生感受民歌独特的旋律、节奏和歌词风格,了解地域文化特色。
  • 经典艺术歌曲:如舒伯特的《小夜曲》,培养学生对高雅艺术歌曲的欣赏和演唱能力,提升音乐审美层次。
  1. 合唱教学
  • 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合唱曲目,如《青春舞曲》,进行分组教学,让学生明确各自的声部职责,通过多次排练,增强学生之间的默契和团队协作能力。
  • 在合唱训练中,注重声音的融合、音准的把握、节奏的一致,引导学生理解合唱艺术的魅力。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 讲解发声技巧、音乐理论知识,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歌唱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在讲解呼吸原理时,结合图片和视频,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气息的流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 在歌曲教学中,对歌曲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进行介绍,增加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使演唱更具情感深度。
  1. 示范法
  • 教师亲自示范发声练习、歌曲演唱,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演唱状态,示范时,从发声位置、表情、肢体动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展示,让学生有更清晰的学习参考。
  • 在合唱教学中,通过示范领唱,让学生明确每个声部的进入时机、力度变化等,为合唱排练打下基础。
  1. 练习法
  • 安排大量的发声练习和歌曲演唱练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每天安排一定时间的发声练习,如15 - 20分钟,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调整发声状态。
  • 在歌曲学习过程中,采用多种练习方式,如分段练习、分句练习、跟唱练习等,逐步提高演唱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1. 小组合作学习法
  •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排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小组内成员相互倾听、相互指导,共同解决演唱中出现的问题。
  •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如有的学生节奏感强,负责把握节奏;有的学生乐感好,协助调整音准,通过优势互补提升合唱水平。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 播放一段精彩的音乐会演唱视频,让学生感受歌唱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学生对刚才视频中演唱的感受,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歌曲类型,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歌唱模块教学。
  1. 发声训练(15分钟)
  • 教师通过示范,讲解正确的呼吸方法,如用腹部呼吸,让学生跟随模仿练习。
  • 进行发声位置调整的练习,先通过u母音和i母音哼唱,体会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的发声位置,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发声习惯。
  • 带领学生练习发声练习曲,从慢到快,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声技巧。
  1. 歌曲教学——《朋友》(20分钟)
  • 教师先范唱歌曲《朋友》,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 逐句教唱学生,讲解歌词的含义和情感表达,如“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体现了朋友间深厚的情谊,在教唱过程中,注重纠正学生的发音、节奏和音准问题。
  •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和旋律走向,让学生自己感受歌曲的韵律美,并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辅助歌曲演唱,增强表现力。
  1. 歌曲教学——《山丹丹开花红艳艳》(20分钟)
  • 介绍这首陕北民歌的创作背景和文化意义,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特色。
  • 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感受民歌独特的旋律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 分段教唱学生,强调民歌中的装饰音和特殊节奏,如切分音的处理,引导学生用陕北方言中独特的发声方式来演唱,更好地体现歌曲韵味。
  •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通过演唱表现歌曲中热烈、欢快的情感,随后每组推选代表进行展示,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1. 合唱教学——《青春舞曲》(25分钟)
  • 教师介绍合唱的基本知识和要求,如声部划分、音准控制、呼吸协调等。
  • 将学生分成高音部、低音部两个声部,进行初步的声部练习,先分别教唱两个声部的旋律,让学生熟悉各自的声部线条。
  • 进行合唱排练,从简单的片段开始,逐步增加难度,引导学生注意声部之间的和谐统一,如音准的配合、音量的平衡、节奏的一致,教师用钢琴为学生伴奏,增强整体的音乐效果。
  • 在排练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倾听、相互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并共同解决,当两个声部节奏不一致时,一起分析原因,反复练习同步。
  1. 课堂总结与拓展(10分钟)
  •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发声技巧、歌曲演唱以及合唱排练的内容,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之处。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加强练习,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推荐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如经典的合唱曲目《茉莉花》等,让学生进行欣赏和模仿学习,拓展音乐视野。

教学资源

  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教学视频、音乐音频,展示教学图片和相关音乐素材。
  2. 钢琴:为发声练习、歌曲教唱和合唱伴奏提供必要的音乐支持。
  3. 教学参考资料:如音乐教材、声乐教学书籍、音乐期刊等,为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

通过这样精心设计的歌唱模块教学,我们期待带领学生打开歌唱艺术的大门,让他们在音乐的世界里尽情遨游,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成为热爱音乐、具有一定演唱能力和艺术素养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实际反馈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歌唱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标签: #歌唱模块教学的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