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理解绘本故事的基本内容,掌握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和主要角色。
- 学会运用清晰、生动的语言讲述绘本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 能够识别绘本中不同的画面表现形式,如色彩、构图等,并理解其对故事表达的作用。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阅读绘本、观察画面、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声音、语调、表情和动作来讲述故事,增强故事的表现力。
-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对绘本故事进行适度的改编和拓展,培养创新思维。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绘本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 体会绘本故事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如友谊、勇气、善良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积极向上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深入理解绘本故事内容,把握故事的主题和情感脉络。
- 掌握讲述故事的技巧,能够声情并茂地讲述绘本故事。
- 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对绘本画面的细致观察,挖掘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丰富信息,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故事。
- 帮助学生克服讲述故事时的紧张情绪,自然流畅地运用各种讲述技巧,展现故事的魅力。
教学方法
- 讲授法:讲解绘本的基本概念、阅读方法以及讲述故事的要点,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绘本的画面、播放相关的音频视频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绘本故事的魅力,帮助他们理解故事内容。
-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绘本故事展开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 实践法:让学生亲身参与讲述绘本故事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故事讲述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手持一本精美的绘本,向学生展示,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礼物,看看这是什么?”(展示绘本封面)
- 学生观察后回答:“是一本书。”
- 师:“对,这是一本绘本,绘本呀,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盒子,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你们想不想打开这个魔法盒子,看看里面藏着什么精彩的故事呢?”
简单介绍绘本的概念和特点
- 师:“绘本呢,就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书籍,它的画面非常精美,色彩鲜艳,每一幅画都像是在说话,和文字一起讲述着一个生动的故事,绘本的故事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是有趣的童话故事,也可以是温馨的生活故事,还可以是充满想象力的奇幻故事,你们有没有读过绘本呀?”
- 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读过的绘本,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二)绘本阅读与理解(15分钟)
教师选择一本适合的绘本,如《大卫不可以》,开始逐页阅读,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提问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 展示绘本第一页,问学生:“同学们,看看这页上画的是谁呀?他在干什么?”
- 学生回答:“是一个小男孩,他站在椅子上,想要够到柜子上的东西。”
- 师:“对,这个小男孩叫大卫,他这样做危险吗?为什么?”
- 学生思考后回答:“危险,因为他可能会摔倒。”
- 教师继续阅读,每读完一页,都与学生进行类似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细节,理解大卫的行为以及妈妈的反应。
读完绘本后,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 “大卫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 “妈妈爱大卫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点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绘本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三)故事讲述技巧学习(15分钟)
- 声音的运用
- 教师示范讲述绘本故事的片段,通过调整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来表现不同的情境和角色情绪。
- 模仿大卫调皮时的声音可以提高音调,加快语速;模仿妈妈生气时的声音可以降低音调,放慢语速。
- 师:“同学们,注意听老师是怎么用声音来讲故事的,当大卫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的时候,妈妈很生气,声音就会变得低沉、严肃。(示范)‘大卫,不可以!’”
- 让学生跟着模仿,感受声音对故事表达的重要性。
- 语调的变化
- 讲解语调在故事讲述中的作用,如升调可以表示疑问、惊讶,降调可以表示肯定、感叹等。
- 教师再次示范讲述故事片段,展示不同语调的运用。
- 师:“当妈妈说‘你看看你,把这里弄得乱七八糟的!’这里用降调,表现出妈妈的生气和责备,而当大卫问‘妈妈,我可以出去玩吗?’这里用升调,表现出大卫的期待。”
- 让学生练习用不同的语调讲述故事中的句子,体会语调变化带来的效果。
- 表情和动作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表情和动作来增强故事的表现力。
- 教师示范一些与故事内容相符的表情和动作,如大卫调皮时的鬼脸、妈妈无奈的摇头等。
- 师:“同学们,讲故事的时候,我们的表情和动作要和故事里的角色一样哦,比如大卫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我们就可以皱着眉头,摊开双手,做出很无奈的样子。”
- 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展示并评价,看看谁的表情和动作最能体现故事中的角色特点。
(四)学生实践讲述(20分钟)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准备讲述绘本故事,可以独自讲述,也可以与同桌合作讲述。
- 师:“现在轮到你们啦!选择一个角色,用我们刚刚学到的技巧,把这个故事生动地讲出来,可以自己讲,也可以找个小伙伴一起讲。”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讲述,及时给予肯定和建议。
- 对于讲述流畅、表现生动的学生,教师给予表扬:“你讲得太棒了!声音、表情和动作都很到位,把大卫的调皮表现得淋漓尽致!”
- 对于讲述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耐心指导:“你的声音很响亮,但是语调的变化还可以再丰富一些,比如这里,妈妈的语气可以更温柔一点。”
(五)故事展示与评价(10分钟)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讲述绘本故事,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 师:“哪位勇敢的同学愿意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让我们一起欣赏精彩的故事表演!”
展示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故事内容的完整性、讲述技巧的运用、表情和动作的表现等方面。
- 师:“同学们,他们讲得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可以从故事讲得好不好听,表情动作好不好看等方面来说。”
-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方向。
(六)拓展延伸(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角色,会怎么做。
- 师:“同学们,假如你是大卫,你会听妈妈的话吗?为什么?”
- 让学生自由发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价值观。
鼓励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讲述的绘本故事,并选择另一本绘本进行阅读和准备,下节课继续展示。
- 师:“今天大家都表现得非常出色!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再找一本喜欢的绘本,下次课我们再来分享新的故事哦!”
教学资源
- 若干本适合讲故事的绘本,如《大卫不可以》《我爸爸》《我妈妈》等。
-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绘本画面、播放相关音频视频。
- 小奖品,如绘本、书签等,用于奖励表现优秀的学生。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讲故事绘本教学,学生对绘本阅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故事阅读、讨论和讲述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还学会了运用声音、语调、表情和动作来讲述故事,增强了故事的表现力,通过对绘本故事的理解和讨论,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了一定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讲述故事时仍然存在紧张情绪,影响了讲述的流畅性和表现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不同的场合进行讲述,逐渐克服紧张心理,对于一些理解能力稍弱的学生,在引导他们深入理解绘本故事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方法的探索。
总体而言,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绘本故事世界的大门,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优化教学设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绘本阅读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快乐😃。
标签: #讲故事绘本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