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说出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
- 了解成渝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
- 掌握成渝地区主要的城市及其特色产业。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阅读地图、分析图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
- 组织小组讨论,提升学生合作探究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家乡所在区域的关注与热爱之情。
- 培养学生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成渝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 成渝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与挑战。
- 教学难点
- 分析成渝地区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 探讨成渝地区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教学方法
讲授法、地图演示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展示一些成渝地区的特色图片,如火锅、大熊猫、山城夜景等,引发学生兴趣,提问:“同学们,这些美丽的画面都来自哪里呀?”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成渝地区。
(二)讲授新课(25 分钟)
- 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5 分钟)
- 利用中国政区图,引导学生找出成渝地区的大致位置,明确其包括四川省中东部和重庆市。
- 强调成渝地区处于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位置😃。
- 自然环境特点(10 分钟)
- 地形:展示地形图,讲解成渝地区以山地、丘陵和平原为主,如四川盆地。
- 气候:结合气候类型分布图,说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 河流:介绍长江及其支流嘉陵江、岷江等对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
- 主要城市与特色产业(10 分钟)
- 城市:列举成都、重庆等主要城市,介绍其城市特色,如成都的休闲文化、重庆的山城风貌。
- 产业:通过案例分析,讲解成渝地区的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特色产业🌟。
(三)小组讨论(15 分钟)
-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问题:成渝地区经济发展有哪些优势和面临哪些挑战🧐?
- 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优势如资源丰富、政策支持等,挑战如生态环境压力、区域竞争等。
(四)课堂小结(5 分钟)
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包括成渝地区的位置、自然环境、城市与产业等,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五)课后作业
让学生收集资料,以“我眼中的成渝地区未来发展”为题,写一篇短文,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成渝地区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积极,今后需加强引导和组织,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标签: #成渝地区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