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名碑荟萃》是一篇介绍中国古代书法名碑的文章,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不同朝代、不同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特色,在教学设计中,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力求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名碑图片、书法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弥补文字描述的抽象性,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了解名碑产生的时代背景、书法家的生平经历以及作品的艺术价值,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书法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将语文学习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从书法作品中体会线条之美、结构之美、意境之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如“荟萃”“造诣”“临摹”等。
- 了解中国古代书法名碑的相关知识,包括朝代、书法家、作品特点等。
- 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默读、圈点批注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文本的能力。
- 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书法作品的艺术特色,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 学习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增强学生的说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书法作品的欣赏水平。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写法,理解其含义。
- 了解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
- 学习作者介绍名碑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从书法作品中感受其艺术魅力,培养审美情趣。
- 让学生理解不同书法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
- 讲授法:讲解生字词、文章的背景知识、书法作品的特点等,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清晰的了解。
- 直观演示法:运用多媒体展示名碑图片、书法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扮演书法家或欣赏者,深入体会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 播放一段书法表演视频,展示书法家挥毫泼墨的精彩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提问学生:“同学们,刚刚看到的表演是什么艺术形式?你们对书法有多少了解呢?”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书法的认识和感受。
- 教师总结: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智慧,我们将走进《名碑荟萃》,一同领略中国古代书法名碑的独特魅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讲解“荟萃”“造诣”“临摹”“飘逸”“刚劲”等词语的读音和含义。
- 荟萃(cuì):(英俊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汇集;聚集。
- 造诣(yì):学问、艺术等所达到的程度。
- 临摹(lín mó):照原样摹仿写字或画画。
- 飘逸(piāo yì):洒脱,自然,与众不同。
- 刚劲(gāng jìng):(姿态、风格等)挺拔有力。
- 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哪些名碑?这些名碑分别出自哪个朝代?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的?
-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文章介绍了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唐朝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以及元朝赵孟頫的书法,作者按照朝代先后顺序进行介绍。
(三)精读课文,品味赏析(20分钟)
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 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一段总领全文,点明了中国古代书法家和他们的作品在世界艺术宝库中的重要地位,引出下文对名碑的介绍。
学习第二部分(第2 - 5自然段)
- 学生自主阅读这一部分,圈画出描写各名碑特点的语句。
- 小组讨论:这些名碑有什么独特之处?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 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
- 《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字体飘逸潇洒,如行云流水。
- 《九成宫醴泉铭》:笔画刚劲有力,结构严谨,是欧阳询的代表作。
- 《颜氏家庙碑》:字体雄浑敦厚,大气磅礴,体现了颜真卿的书法风格。
- 《玄秘塔碑》:笔力刚劲,结构紧凑,是柳公权的得意之作。
- 教师结合多媒体展示各名碑的图片,引导学生对照文字描述,进一步感受作品的艺术特色。
学习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
- 学生朗读第6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 教师分析:这一段介绍了元朝赵孟頫的书法,他的书法圆润清秀,端正严谨,这一部分在介绍完唐朝的几位书法家后,补充介绍元朝的书法家,使文章对中国古代书法名碑的介绍更加全面。
(四)深入探究,拓展延伸(10分钟)
小组讨论:为什么这些书法家的作品能够成为名碑?它们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有什么重要影响?
- 学生从书法作品的艺术特色、书法家的个人成就、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
- 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这些书法家在继承前人书法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风貌,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拓展延伸
- 展示一些其他书法家的作品图片,如张旭的草书、怀素的狂草等,让学生欣赏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的特点。
- 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书法的知识,如书法流派、书法理论等,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五)课堂小结(5分钟)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中国古代书法名碑的相关知识,包括朝代、书法家、作品特点以及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 强调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继续欣赏和学习书法,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六)布置作业(5分钟)
- 背诵课文中描写各名碑特点的段落。
-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书法作品,写一篇赏析短文,字数不少于300字。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古代书法名碑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感受到了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名碑图片和书法视频,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书法作品的艺术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的开展,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分析书法作品的艺术特色时,部分学生理解起来还有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启发,在时间把控上,对拓展延伸部分的讨论略显仓促,学生没有充分展开交流,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要给学生留出更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有所收获,提升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标签: #名碑荟萃教学设计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