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灶台蒸粽子教学设计

jiayaozb.com23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了解粽子的制作原料和基本流程。
    • 熟练掌握使用灶台蒸粽子的方法,包括火候控制、时间把握等。
    • 学会根据不同种类粽子调整蒸制参数,确保粽子熟透且口感良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 在小组合作蒸粽子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 引导学生观察蒸粽子过程中的现象,如粽叶颜色变化、水蒸气情况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传统美食制作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培养学生耐心、细心的品质,让学生在烹饪过程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增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掌握灶台蒸粽子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技巧。
      • 确保粽子蒸熟煮透,达到良好的口感和风味。
    2. 教学难点
      • 如何根据不同类型的粽子(如糯米粽、肉粽、豆沙粽等)调整合适的蒸制时间和火候。
      • 在蒸粽子过程中,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况,如粽叶破裂、火候不均等问题。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粽子的历史文化、制作原料、基本流程以及灶台蒸粽子的原理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认识。
      2. 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灶台蒸粽子的全过程,包括淘米、准备馅料、包裹粽叶、捆绑、放入蒸锅中蒸制等步骤,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操作方法。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在实践中掌握灶台蒸粽子的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蒸粽子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准备

      1. 材料准备
        • 糯米、五花肉、豆沙、红枣、粽叶、棉线、盐、生抽、老抽、料酒、白糖、食用油等制作粽子的原料。
        • 足够数量的蒸锅、炉灶,确保每个小组都能进行独立操作。
      2. 工具准备
      3. 案板、菜刀、剪刀、勺子、盆、碗等厨房用具。

      4. 其他准备
        •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粽子制作相关的视频资料和图片,营造教学氛围。
        • 准备一些一次性手套、围裙,供学生在操作时使用,保障学生安全和卫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播放一段端午节人们包粽子、赛龙舟的热闹视频,展示各种精美的粽子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 提问学生:“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你们都吃过哪些口味的粽子?”引导学生回忆与粽子相关的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灶台蒸粽子。

        (二)知识讲解(10分钟)

        1. 介绍粽子的历史文化
          • 通过 PPT 展示,向学生讲解粽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粽子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后来逐渐演变成端午节的传统美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 讲述屈原投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粽子与屈原的联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2. 讲解粽子的制作原料
          • 展示糯米、五花肉、豆沙、红枣等原料,介绍它们在粽子制作中的作用,糯米是粽子的主要原料,提供粘性和口感;五花肉肥瘦相间,增加粽子的香味;豆沙、红枣等则是常见的馅料,为粽子增添不同的口味。
          • 强调原料的选择要点,如糯米要颗粒饱满、无杂质,粽叶要新鲜、无破损等。
        3. 介绍灶台蒸粽子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 利用简单的示意图,向学生解释灶台蒸粽子是通过水蒸气的热量将粽子蒸熟,水蒸气的温度较高且均匀,能够使粽子内部熟透,同时保持粽叶的清香。
          • 强调使用灶台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如检查炉灶是否正常、避免烫伤等,提醒学生在蒸粽子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火候和时间,及时调整,防止出现烧焦或未熟透的情况。

          (三)演示操作(15分钟)

          1. 教师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灶台蒸粽子的示范操作:
            • 淘米:将适量的糯米放入盆中,加入清水,用手轻轻搅拌,淘洗 2 - 3 次,直到水变清为止,沥干水分备用。😃
            • 准备馅料:如果制作肉粽,将五花肉切成小块,用盐、生抽、老抽、料酒、白糖、食用油等调料腌制 15 - 20 分钟;如果是豆沙粽或红枣粽,准备好相应的馅料即可。🧂🥩
            • 包裹粽叶:取一片粽叶,将粽叶的一端折成一个小漏斗状,放入适量的糯米,再加入一勺馅料(如果是肉粽或豆沙粽),然后再盖上一层糯米,用粽叶将糯米包裹起来,将粽叶的另一端折过来,盖住糯米,并用棉线捆绑结实,注意捆绑时要系紧,防止粽子在蒸制过程中散开。🌿🧵
            • 放入蒸锅:将包好的粽子整齐地放入蒸锅中,注意不要相互挤压,在蒸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水面高度要低于粽子,以防止水进入粽子内部。😃
            • 蒸制:盖上锅盖,打开炉灶开关,将火候调至中火,待水烧开后,转小火蒸制,根据粽子的大小和种类,蒸制时间一般在 1 - 2 小时左右,在蒸制过程中,要适时观察蒸锅的情况,确保锅内有足够的水,避免干锅。🕙🔥
          2. 在示范过程中,教师边操作边强调每个步骤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如粽叶的折叠方法、馅料的用量、捆绑的技巧等,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和理解操作过程。
          3. (四)小组实践(30分钟)

            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 - 5人,给每个小组发放制作粽子的原料、工具和围裙、手套等防护用品。🧑‍🤝‍🧑
            2. 小组讨论并分工,确定淘米、准备馅料、包裹粽叶、捆绑、蒸制等任务的负责人。
            3. 学生按照教师示范的步骤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解答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制作出不同口味和形状的粽子。😃
            4.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如使用刀具时小心手指,避免烫伤等,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粽子的制作过程,思考如何提高制作效率和质量。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

            1. 每个小组将蒸好的粽子放在盘子里,端到展示台上进行展示。🧐
            2. 小组代表介绍本小组粽子的特色和制作过程中的经验与体会。🥰
            3. 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评价,从粽子的外观、口感、味道等方面进行打分和评价,评价内容可以包括粽叶包裹是否紧实、糯米是否熟透、馅料是否美味等。👍👎
            4.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给予改进建议,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表扬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继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六)课堂总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粽子的历史文化、制作原料、灶台蒸粽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2. 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尝试制作不同种类的粽子,将这一传统美食制作技艺传承下去。🎈
            3.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对生活和劳动的热爱之情。😘

            教学延伸

            1. 让学生回家后为家人制作粽子,与家人一起分享劳动成果,增进亲子关系。
            2. 开展“粽子美食节”活动,让学生带来自己制作的粽子,进行交流和品尝,进一步感受传统美食的魅力。
            3.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不同地区粽子的特色和制作方法,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精神。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灶台蒸粽子的方法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在实践操作中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激发了对传统美食文化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操作不太熟练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还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环节,增加学生自主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在制作粽子的过程中发挥更多的创意和想象力。

            标签: #灶台蒸粽子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