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认知目标引导幼儿认识风筝的基本结构和形状,了解不同种类风筝的特点。
-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动手制作风筝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和创造力。
-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风筝的兴趣,体验制作风筝的乐趣,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风筝的基本制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风筝。
-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设计出独特的风筝图案,并能够用正确的方法粘贴装饰。
教学方法
-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各种风筝的图片和实物,让幼儿直观地观察风筝的形状、结构和颜色,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 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风筝,在实践中掌握制作风筝的技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 游戏法通过放风筝的游戏,让幼儿体验放风筝的快乐,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 经验准备幼儿有过观察风筝的经验,对风筝有一定的了解。
- 物质准备各种风筝的图片、实物若干;制作风筝的材料,如彩色卡纸、皱纹纸、剪刀、胶水、竹签、绳子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3分钟)
- 播放一段孩子们在户外放风筝的视频,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视频里的小朋友在玩什么呀?”引导幼儿回答出风筝。
- 教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漂亮的风筝,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展示各种风筝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幼儿观察风筝的形状、颜色和图案。
(二)观察与讨论(7分钟)
- 教师将风筝逐一展示给幼儿,引导幼儿观察风筝的结构,提问:“风筝都有哪些部分组成呀?”
- 幼儿自由发言,教师总结:“风筝一般由风筝面、骨架和线组成,风筝面就是我们看到的各种形状和图案的部分,骨架是支撑风筝的架子,线则是用来放飞风筝的。”
- 继续引导幼儿观察不同风筝的形状,提问:“你们看看这些风筝都像什么形状呀?”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还有各种动物形状等等。”
- 让幼儿观察风筝上的图案,提问:“这些图案都漂亮吗?你们最喜欢哪种图案呀?”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讲解示范(10分钟)
- 教师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三角形风筝。
- 拿出一张彩色卡纸,对折后用笔画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剪下来,这就是风筝的面。
- 取一根竹签,用胶水将竹签粘在三角形卡纸的中间,作为风筝的骨架。
- 用彩色皱纹纸剪出一些小花、小草等图案,用胶水粘贴在风筝面上进行装饰。
- 在风筝的两端系上绳子,一个简单的风筝就做好了。
- 边示范边讲解制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 剪卡纸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剪到手指。
- 粘贴图案的时候要注意胶水不要涂得太多,以免弄脏桌面。
- 系绳子的时候要系紧,不然风筝容易飞掉。
- 给幼儿分发制作风筝的材料,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图案进行制作。
- 幼儿开始动手制作风筝,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设计出独特的风筝图案。
- 提醒幼儿注意制作过程中的安全,如使用剪刀时要小心。
- 请幼儿将自己制作好的风筝展示在黑板上或指定的地方。
- 教师引导其他幼儿一起欣赏,并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风筝,为什么。
- 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肯定幼儿的努力和创意,对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和指导。
-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户外操场,模拟放风筝的场景。
- 教师将幼儿制作的风筝一一放飞,让幼儿感受放风筝的快乐。
- 提醒幼儿注意观察风筝在空中的姿态,鼓励幼儿互相交流。
- 在美工区投放更多制作风筝的材料,让幼儿继续制作不同形状和图案的风筝。
-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个更大更漂亮的风筝,下次带来幼儿园分享。
(四)幼儿操作(15分钟)
(五)展示与评价(5分钟)
(六)游戏环节:放风筝(5分钟)
(七)活动延伸(5分钟)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风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在制作风筝的过程中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幼儿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和制作,但在活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幼儿在使用剪刀时还不够熟练,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关于使用剪刀等工具的练习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技能,还可以引导幼儿在制作风筝的基础上,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创新,让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更好的发挥。🎈🎊 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希望以上教案能满足你的需求,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标签: #小班美丽的风筝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