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能说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 掌握找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 难点
- 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 能有序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 呈现问题情境老师: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数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学校要组织一场团体操表演,要求每排人数相同,现在有36名同学参加表演,可以怎样排列队形呢?请同学们想一想,然后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 学生自主思考与尝试学生们纷纷开始在本子上书写,有的同学可能会尝试不同的数字组合,如1×36、2×18、3×12、4×9、6×6等。
- 引发讨论老师:大家都找到了不少排列方法,那谁能说一说,这些数字和36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1:1和36相乘等于36,2和18相乘也等于36……老师:非常好,像这样,两个整数相乘,得到36,我们就说1、2、3、4、6、9、12、18、36这些数都是36的因数,36是它们的倍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研究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
-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讲解老师:通过刚才的例子,我们知道了因数和倍数的关系,那谁能再完整地说一说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呢?学生2:两个整数相乘,其中这两个数都叫做积的因数,积就是这两个数的倍数。老师:非常准确👍 比如3×12 = 36,3和12就是36的因数,36是3和12的倍数,这里要注意,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说某个数是因数或倍数,一定要说清楚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 找一个数的因数老师:那怎样才能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呢?我们以36为例,大家看看我们刚才写的那些乘法算式,想一想,怎样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36的所有因数呢?学生们开始思考并讨论,可能会想到从1开始,一对一对地找。老师:大家的想法很对,我们可以从1开始,1×36 = 36,所以1和36是36的因数;接着2×18 = 36,2和18也是36的因数;3×12 = 36,3和12是因数;4×9 = 36,4和9是因数;6×6 = 36,6也是36的因数,这样我们就找到了36的所有因数:1、2、3、4、6、9、12、18、36。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找因数的方法:用乘法算式,从1开始,一对一对地找,直到两个因数接近为止。
- 找一个数的倍数老师:那如何找一个数的倍数呢?比如3的倍数有哪些?学生3:3×1 = 3,3×2 = 6,3×3 = 9,3×4 = 12……所以3的倍数有3、6、9、12……老师:非常棒👏 我们可以用3依次乘1、2、3、4……得到的数都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能找完吗?学生:不能,有无数个。老师:对,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 课本练习题
- 找出18的因数和倍数。
- 写出50以内7的倍数。学生们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交流。
- 拓展延伸判断:因为21÷3 = 7,所以21是倍数,3和7是因数。( )让学生思考并判断对错,然后说明理由,进一步加深对因数和倍数概念的理解。
- 书面作业:完成课本相关练习题。
- 实践作业:回家后和家长一起玩数字游戏,比如互相说出一个数,让对方找出它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因数和倍数,大家有什么收获呢🧐学生4:我知道了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学生5:我学会了找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老师:同学们都学得很棒👍 因数和倍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为我们后续学习数学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希望大家课后能继续巩固练习,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通过这样的问题导入,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因数倍数的概念,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
标签: #因数倍数教学设计问题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