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以孔子拜师为例谈教学设计的艺术

jiayaozb.com290

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记叙文,它生动地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这篇课文不仅展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还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汲取精神力量,文章语言简洁流畅,叙事条理清晰,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感悟传统文化的好素材。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古代文化有了初步的接触,但对于孔子和老子这样的历史人物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还不够深入,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故事性强的文本,但在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和文化内涵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思,借助多媒体资源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纳闷、拜见、风尘仆仆”等。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默读、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 学习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人物品质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孔子谦虚好学、彬彬有礼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 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谦虚好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孔子和老子的美好品质。
      • 学习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
    2. 教学难点
      • 深入领会孔子拜师的原因和意义,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 引导学生将课文中所体现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生字词、课文背景知识等,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
      2. 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和人物情感。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5分钟)

      1. 播放一段关于孔子的动画短片,短片中展示孔子讲学、与++们讨论问题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谁呀?你们对孔子有哪些了解呢🧐?
      3.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孔子的知识,教师适时补充,介绍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和学说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引出课题: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孔子的故事——《孔子拜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 重点讲解“仆”“闷”“丘”等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 理解“纳闷、拜见、风尘仆仆、渊博、佩服”等词语的意思,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结合生活实际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对于“风尘仆仆”,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从字面意思能想到什么样的画面,从而体会这个词所表达的孔子路途劳累的状态。
      3.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 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讲述了孔子年轻的时候,为了学习知识,离开家乡曲阜,到洛阳拜老子为师的故事。(板书:孔子 老子 拜师)
      5. (三)精读课文,感悟品质(20分钟)

        1. 学习第1自然段
          • 指名朗读,思考: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仍然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想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板书:谦虚好学)
          • 引导学生体会孔子这种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学习中有没有这样的想法。
        2. 学习第2 - 5自然段
          • 默读这几个自然段,思考:孔子为什么要拜老子为师?他是怎样找到老子的?
          • 学生自学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 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这句话中,体会孔子求学的艰辛和坚定的决心。(板书: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 提问:孔子一路上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让学生展开想象,进一步感受孔子求学的不易。
          • 学习孔子与老子见面的部分,通过对人物对话和动作的描写,体会孔子的彬彬有礼和老子的和蔼可亲。
          • 分角色朗读孔子和老子的对话,读出人物的语气和情感。
        3. 学习第6 - 8自然段
          • 自由朗读,思考:孔子和老子相处了一段时间后,有什么收获?
          •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从“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这句话中,体会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板书:勤奋好学)
          • 提问:你从孔子的学习态度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0分钟)

          1. 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孔子和老子的品质。
            • 教师引导: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谦虚好学、彬彬有礼的孔子和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老子,他们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2. 拓展延伸
            • 推荐阅读《论语》《老子》等经典著作中的相关篇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
            • 开展“我心中的孔子(老子)”主题演讲活动,让学生在课后收集资料,加深对两位古代圣贤的认识和理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生字词、课文大意、孔子和老子的品质以及学习收获等。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像孔子一样谦虚好学,不断追求知识,提升自己。

            板书设计

            孔子拜师孔子 老子谦虚好学 诲人不倦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勤奋好学

            教学反思

            在本次《孔子拜师》的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孔子拜师的意义时,部分学生理解还不够深入,今后可以进一步加强启发式教学,结合更多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还不够,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关注每一位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总体而言,通过这次教学,我对文言文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会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标签: #教学设计题孔子拜师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