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满族摇篮曲教学设计

jiayaozb.com25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准确地哼唱满族《摇篮曲》,掌握歌曲中的节奏、音准和装饰音。
    • 了解满族音乐文化的特点,以及《摇篮曲》在满族生活中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聆听、哼唱、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 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满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 通过学习《摇篮曲》,体会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增强学生对亲情的珍惜。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学会演唱满族《摇篮曲》,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
      • 感受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并用歌声表达出来。
    2. 教学难点
      • 体会满族音乐的独特韵味,准确表现歌曲中的装饰音和滑音。
      •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出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满族音乐文化、《摇篮曲》的背景知识等,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2. 欣赏法:通过播放满族《摇篮曲》的音频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
      3. 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展示正确的发声方法、节奏把握和情感表达,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5.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哼唱、跟唱、分组演唱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播放一段婴儿在摇篮中熟睡的视频,同时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

        引导语:同学们,看着视频中可爱的小宝宝在摇篮里安静地睡着,你们是否也想起了小时候爸爸妈妈哄我们入睡的情景呢?那时候,一首温柔的摇篮曲常常能让我们很快进入甜美的梦乡,老师要带大家走进一个少数民族的世界,去聆听一首特别的《摇篮曲》。

      2. 展示满族的特色图片,如满族的传统服饰、建筑等,简单介绍满族的文化。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图片吗?对,这就是满族,满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他们的音乐也非常独特。

      (二)歌曲介绍(3分钟)

      1. 介绍满族《摇篮曲》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满族《摇篮曲》是满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作出来的,它承载着满族人民对孩子深深的爱和祝福,在满族家庭中,摇篮是婴儿成长的重要伙伴,这首《摇篮曲》常常在母亲哄孩子入睡时唱起,伴随着孩子度过一个个宁静的夜晚。

      2. 强调《摇篮曲》在满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一首简单的歌曲,更是满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满族人民的生活方式、情感表达和民族精神。

      (三)初听歌曲(5分钟)

      1. 播放满族《摇篮曲》的音频,让学生安静聆听,同时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歌曲的整体情绪、速度和节奏。

        提问:听完这首歌曲,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歌曲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学生自由回答)

      2. 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跟随音乐轻轻晃动身体,感受歌曲的韵律。

      (四)歌曲分析(10分钟)

      1. 节奏分析
        • 引导学生找出歌曲中出现的节奏型,如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
        • 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这些节奏型的特点,并跟随歌曲进行节奏练习。
        • 歌曲中“月儿明,风儿静”这句,“儿”字处是八分音符,要唱得轻快;“明”字是十六分音符,要唱得短促而有弹性。
      2. 旋律分析
        • 教师范唱歌曲的旋律,让学生感受旋律的起伏。
        • 引导学生观察旋律线,分析旋律的走向是平稳还是起伏较大。
        • 歌曲的旋律整体较为平稳,就像母亲温柔的怀抱,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3. 歌词分析
        • 逐句讲解歌词的含义,让学生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 强调歌词中体现的满族文化元素,如“摇篮轻摆动”描绘了满族传统摇篮的使用场景。
        • 提问:从歌词中,你们能体会到母亲对孩子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关爱、呵护等)

        (五)学唱歌曲(15分钟)

        1. 教师范唱歌曲的第一段,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歌声轻轻哼唱,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一句一句地教唱学生,月儿明,风儿静”这句,先教唱旋律,再教唱歌词,让学生跟唱几遍,直到掌握为止。

          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错误,如“树叶遮窗棂”中“棂”字的发音。

        3. 教唱装饰音和滑音。
          • 如“小宝宝睡梦中露出笑盈盈”这句中的滑音,教师示范演唱,让学生感受滑音的韵味,并指导学生练习。
          • 装饰音要唱得轻巧、自然,不能过于夸张。
        4. 学生分组跟唱,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鼓励和纠正。
        5. 分组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让每个小组演唱一段歌曲,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评价。
        6. (六)情感表达与处理(8分钟)

          1.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歌曲中蕴含的母爱,思考如何通过歌声更好地表达这种情感。

            提问:你们觉得在演唱时,应该用怎样的声音和表情来表现母亲对孩子的爱呢?(学生回答:温柔、亲切、深情等)

          2.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演唱的力度、速度和音色变化。
            • 在歌曲的开头和结尾部分,速度可以稍慢,力度要轻柔,表现出夜晚的宁静和母亲的温柔;在歌曲的中间部分,速度可以适中,力度适当加强,突出对孩子的关爱之情。
            • 音色要圆润、柔和,就像母亲温暖的声音。
          3. 学生再次演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加入自己的情感,将歌曲演绎得更加生动。
          4. (七)拓展与创新(7分钟)

            1.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歌词创编。
              •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在原歌词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创编一两句歌词。
              • “妈妈的爱,像温暖的阳光,时刻照耀着我成长”。
              • 分组展示创编成果,互相欣赏和交流。
            2.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如为歌曲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
              • 学生分组讨论并创编舞蹈动作,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表演。

              (八)课堂总结(2分钟)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满族《摇篮曲》的演唱、歌曲分析、情感表达和拓展创新等。
              2. 强调满族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重要价值,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满族音乐,了解更多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3. 再次表达对母爱的赞美之情,让学生珍惜身边的亲情。

              教学资源

              1. 满族《摇篮曲》的音频和视频。
              2. 满族文化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满族《摇篮曲》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浓厚兴趣,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如聆听、哼唱、分析、讨论等,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歌曲的演唱技巧,感受到了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在拓展与创新环节,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不仅进行了歌词创编,还尝试了舞蹈动作的创编,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个别学生在装饰音和滑音的表现上还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标签: #满族《摇篮曲》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