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以乐为翼,翱翔于清明诗意晴空—清明教学设计中的音乐之美

jiayaozb.com280

在语文教学的广袤天地里,如何让一首古诗绽放出别样的光彩?音乐或许能成为那把神奇的钥匙🔑,下面,就让我们以杜牧的《清明》为例,一同探寻教学设计中融入音乐元素的独特魅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清明》,深入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在清明时节的复杂情感,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借助音乐,强化情感体验,使学生心灵得到滋养。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诗句内涵,把握诗歌意境,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 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抒情所蕴含的深沉情感,领悟诗歌背后的文化底蕴,音乐的巧妙运用将助力突破这一难点,让抽象情感具象化。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与音乐辅助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轻柔舒缓、带着淡淡忧伤的古典音乐,如古筝曲《渔舟唱晚》改编的轻音乐版本,在音乐声中,教师充满感情地朗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营造出一种哀怨、惆怅的氛围,将学生迅速带入清明这个特殊的情境中,引发他们对诗歌的好奇与期待😃。

(二)诗歌讲解

  1. 诗句释义逐句讲解诗句意思,结合注释和相关典故,让学生明白“清明”这个传统节日的特点,理解“雨纷纷”描绘的景象,以及“欲断魂”所表达的行人哀伤愁苦之情,解释“断魂”时,可以联系人们在清明祭祖时的悲痛心情,让学生更有画面感。
  2. 诗歌意境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诗句所构建的画面,提问:从这句诗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景?天空中细雨绵绵,路上行人神色匆匆却又满是哀伤,那是怎样的一种画面,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勾勒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再次播放那首轻柔的音乐,强化这种意境,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

(三)朗读训练

  1. 教师范读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注意节奏、语调、重音,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基调。
  2. 学生跟读学生跟随教师逐句跟读,模仿教师的节奏和语调,初步感受诗歌的朗读技巧。
  3. 小组朗读学生分组朗读,互相倾听、评价,纠正读音和节奏错误,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4. 配乐朗读为每组学生提供音乐播放器,播放之前导入时的那首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再次朗读全诗,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朗读中,与音乐的节奏和情感相契合,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诗歌意境。

(四)拓展延伸

  1. 诗歌改写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清明》改写成一篇短文,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清明时节的景象和行人的心情,之后,小组内交流分享,推选优秀作品进行全班展示。
  2. 音乐与诗歌的融合创作鼓励学生尝试为《清明》这首诗重新配乐,或者根据诗歌意境创作一段简单的旋律,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乐器或音乐软件来进行创作,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分享创作思路,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对音乐与诗歌融合的感悟🎶。

(五)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重点强调《清明》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以及音乐在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辅助作用,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诗歌与音乐的美妙结合,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六)布置作业

  1. 背诵并默写《清明》。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尝试为其配乐,并录制一段自己配乐朗诵的音频或视频分享给同学。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将音乐元素巧妙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清明》这首古诗的学习中,不仅领略到了文字的魅力,更感受到了音乐与诗歌交织所带来的独特美感,仿佛在传统文化的花园中翩翩起舞,沉醉不知归路🌸。

标签: #《清明》教学设计音乐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