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白杨树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 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感悟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白杨树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 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 教学难点
- 深入理解爸爸的心愿,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同学们,在祖国的大西北,有一片广袤无垠的土地,那里黄沙漫天,条件艰苦,但却有一群人默默坚守,为祖国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他们有关的课文——《白杨》🌳。
-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的意思。
-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戈壁”;联系上下文理解“清晰”在文中指什么;用动作演示“抚摸”等。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指导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 明确:课文主要讲了一位旅客在火车上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学习第1自然段
- 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从这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等词句,体会大戈壁环境的恶劣。
- 指导朗读,读出大戈壁的荒凉与沉寂。
学习第2—3自然段
- 自由读第2—3自然段,思考:爸爸看到戈壁滩上的白杨树,他的神态和动作是怎样的?
- 指名回答,相机出示句子:“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 引导学生理解“出神”一词,体会爸爸对白杨树的喜爱之情。
- 再读爸爸说的话,思考:爸爸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戈壁滩上的卫士”?白杨树有什么特点?
-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
-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高大挺秀”“适应能力强”“坚强不屈”等词语,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 指导朗读爸爸说的话,读出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学习第4—12自然段
- 分角色朗读第4—12自然段,思考:孩子们对白杨树有哪些疑问?爸爸是怎样回答的?
- 指名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 交流汇报,相机出示句子:
- “这是什么树?”“它总是那么直,那么高大。”
-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 引导学生理解爸爸的回答,体会白杨树的品质。
- 教师提问:爸爸仅仅是在介绍白杨树吗?
-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明白爸爸借白杨树来比喻边疆建设者。
- 指导朗读,读出爸爸对孩子们的耐心和对白杨树的赞美。
学习第13—15自然段
- 自由读第13—15自然段,思考:爸爸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起来?他在想什么?
- 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爸爸由眼前的白杨树联想到了边疆的建设者,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 指导朗读,读出爸爸神情的变化和内心的期望。
学习第16自然段
- 齐读第16自然段,思考:“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的是谁?“几棵小树”又指的是谁?
-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象征着爸爸,“几棵小树”象征着孩子们,爸爸希望孩子们能像他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 指导朗读,读出对爸爸和孩子们的赞美之情。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总结全文
-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白杨树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 教师板书:白杨树:高大挺秀、适应能力强、坚强不屈爸爸的心愿: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 总结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拓展延伸
- 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像白杨树一样的人,体会他们的奉献精神。
- 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了解他们的感人事迹。
(五)布置作业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 仿照课文,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身边某个人的赞美之情。
教学反思
在教学《白杨》这篇课文时,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白杨树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感受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感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爸爸的心愿时,部分学生理解还不够透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在拓展延伸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分享自己的感受,进一步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希望这份教案能帮助你更好地完成《白杨》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
标签: #五年级下册白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