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小学数学排列教学设计,开启数学思维新旅程🎯

jiayaozb.com31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理解排列的概念,掌握简单排列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准确找出不同元素的排列数。
  • 能运用排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如数字组合、座位安排等,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1. 过程与方法目标
  • 经历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有序思考的习惯。
  •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排列的意义,掌握排列数的计算方法。
  • 能运用排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1.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找出排列问题中的规律,正确计算排列数。
  • 让学生体会排列中“顺序”的重要性,并能在复杂的情境中准确运用排列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如拍照排队、密码设置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排列的应用价值。
  2. 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等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排列的概念和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共同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练习巩固法:通过设计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排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 分钟)

  1. 播放一段同学们排队拍照的视频,视频结束后提问: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大家都在排队拍照,你们有没有想过,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位置,会有多少种不同的站法呢🧐?
  2. 展示一些由数字组成的密码锁图片,提问:密码锁的密码是由数字组成的,那这些数字的排列顺序不同,密码就不同,你们知道密码锁的密码有多少种可能的组合吗😃?
  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排列的知识,看看如何解决这些有趣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20 分钟)

  1. 排列的概念
  • 以三个同学 A、B、C 排队拍照为例,让学生思考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 请三位同学上台实际演示不同的排法,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并记录。
  • 演示结束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三种排法有什么不同?它们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 总结排列的概念: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 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 强调排列与顺序有关,顺序不同,排列就不同,ABC 和 BAC 虽然都是由 A、B、C 三个元素组成,但它们的顺序不同,是两种不同的排列。
  1. 排列数的计算方法
  • 提出问题:如果有四个同学 A、B、C、D 排队拍照,又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呢🤔?
  •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找出所有的排法,可以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
  • 小组内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方法和发现。
  • 教师巡视各小组,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
  • 请小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整理和板书:
  • 第一位同学有 4 种选择,第二位同学有 3 种选择(因为第一位已经选了一个同学),第三位同学有 2 种选择,第四位同学有 1 种选择。
  • 根据乘法原理,可得排法总数为:4×3×2×1 = 24(种)。
  • 引出排列数的计算公式: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m≤n)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A{n}^m$表示,$A{n}^m = n(n - 1)(n - 2)…(n - m + 1)$。
  • $A_{4}^3 = 4×3×2 = 24$。
  • 让学生计算$A{5}^2$,巩固排列数的计算公式:$A{5}^2 = 5×(5 - 1) = 5×4 = 20$。

(三)知识应用(15 分钟)

  1. 基础练习
  • 教材上的练习题:用 1、2、3 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 请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并讲解自己的思路:根据排列数公式$A_{3}^3 = 3×2×1 = 6$(种),所以可以组成 6 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分别是 123、132、213、231、312、321。
  1. 拓展练习
  • 有 5 个不同颜色的球,从中取出 3 个球排成一排,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 引导学生分析:这是一个从 5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3 个元素的排列问题。
  •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答案,互相检查。
  • 教师请小组代表汇报答案,并讲解解题过程:根据排列数公式$A_{5}^3 = 5×4×3 = 60$(种),所以有 60 种不同的排法。
  1. 生活中的排列问题
  • 学校组织乒乓球比赛,有 6 名同学参加单打比赛,比赛采用单循环制(即每两名同学之间都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呢🤔?
  • 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个排列问题吗🧐?如果是,如何转化为排列问题来解决呢?
  • 让学生小组讨论,尝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 教师提示:每两名同学之间都要比赛一场,那么从 6 名同学中选 2 名同学进行比赛的组合数,就相当于从 6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2 个元素的排列数。
  • 学生根据提示进行计算:$A_{6}^2 = 6×5 = 30$(场)。
  • 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要善于分析问题,将其转化为我们所学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相应的知识进行解决。

(四)课堂小结(5 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排列,如何计算排列数,以及如何运用排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请学生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有哪些疑问还没有解决。
  3.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排列中顺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排列知识解决更多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布置作业(5 分钟)

  1. 教材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排列的知识,举例并记录下来,下节课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排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能够运用排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探究新知环节,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在知识应用环节,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运用排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理解排列概念时,对“顺序”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导致在解决问题时出现错误,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引导,通过更多的实例让他们体会顺序对排列的影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个别小组存在讨论不积极、参与度不高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指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标签: #小学数学排列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