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情感与兴趣目标通过欣赏和学习小熊的舞蹈,激发幼儿对舞蹈艺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艺术活动的热情,让幼儿在舞蹈中感受快乐,增强自信心。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幼儿能够理解并表现出小熊舞蹈的基本动作,如熊步、熊手的摆动等,提高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
-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模仿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在舞蹈动作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创编。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观看舞蹈视频、教师示范、小组练习和集体展示等环节,让幼儿在体验和实践中学习舞蹈,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引导幼儿在舞蹈过程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变化,学会用身体语言表达情感。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让幼儿掌握小熊舞蹈的基本动作,如熊步的步伐特点(脚跟先着地,慢慢过渡到脚掌,步伐缓慢而沉稳)、熊手的摆动方式(手臂自然下垂,手肘微微弯曲,随着身体的移动有节奏地摆动)。
-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使他们能够跟随音乐准确地做出舞蹈动作。
- 教学难点
- 引导幼儿在舞蹈中表现出小熊的可爱神态和性格特点,如憨厚、活泼等,这需要幼儿深入理解小熊的形象,通过面部表情(如圆圆的眼睛、微微上扬的嘴角)和身体姿态的配合来展现。
- 鼓励幼儿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创编,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这要求教师给予幼儿足够的启发和引导,帮助他们打破常规思维,从不同角度思考舞蹈动作的变化。
教学方法
- 直观教学法通过播放小熊舞蹈的视频,让幼儿直观地感受舞蹈的整体风格和动作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 示范教学法教师亲自示范小熊舞蹈的基本动作,让幼儿更清晰地看到动作的要领和细节,便于他们模仿学习。
- 游戏教学法将舞蹈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如舞蹈接力游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舞蹈。
- 启发引导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提示等方式启发幼儿的思维,引导他们自主探索舞蹈动作的变化和创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教学准备
- 经验准备幼儿已对小熊有一定的认知,了解小熊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 物质准备
- 小熊舞蹈的音乐,节奏鲜明,旋律欢快,能够充分体现小熊的活泼可爱。
- 小熊舞蹈的教学视频,视频中包含清晰的舞蹈动作示范和完整的舞蹈表演,便于幼儿观看学习。
- 制作小熊头饰若干,头饰的形状和颜色要符合小熊的形象特点,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
- 准备一些小贴纸或小奖品,用于奖励在舞蹈学习中表现优秀的幼儿。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3 分钟)
- 播放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教师带领幼儿自由地做一些简单的律动,如点头、摇头、拍手、跺脚等,让幼儿的身体和情绪都活跃起来。
-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认识一位可爱的小动物朋友,它是谁呢?请小朋友们仔细听一听。” 接着播放一段小熊的叫声,引导幼儿猜出是小熊。
(二)欣赏舞蹈视频(5 分钟)
- 教师播放小熊舞蹈的教学视频,让幼儿安静地观看,在观看过程中,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熊舞蹈的动作、表情和节奏。
- 视频结束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刚才视频里的小熊在做什么呀?它的动作可爱吗?你们最喜欢哪个动作呢?”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看感受。
(三)教师示范讲解(8 分钟)
教师戴上小熊头饰,向幼儿示范小熊舞蹈的基本动作。
- 熊步: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双脚脚跟先着地,慢慢地向前移动,然后过渡到脚掌,步伐要缓慢而沉稳,就像小熊在慢慢走路一样,引导幼儿观察并模仿,多练习几遍熊步,感受步伐的特点。
- 熊手:手臂自然下垂,手肘微微弯曲,随着身体的移动,手臂有节奏地摆动,摆动时,手腕可以稍微转动,让动作更加生动,教师示范熊手的动作,幼儿跟着一起做,教师纠正幼儿的动作,确保手臂摆动的幅度和节奏正确。
- 小熊的表情:教师通过生动的面部表情向幼儿展示小熊的可爱神态,如圆圆的眼睛、微微上扬的嘴角,让幼儿明白在舞蹈中要表现出小熊的憨厚、活泼,引导幼儿对着镜子练习小熊的表情,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出可爱的小熊模样。
将熊步、熊手和表情动作连贯起来,教师完整地示范一遍小熊舞蹈,让幼儿整体感受舞蹈的韵律。
(四)幼儿跟随音乐练习基本动作(10 分钟)
- 教师播放小熊舞蹈的音乐,带领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慢慢地练习熊步、熊手等基本动作,教师在旁边指导,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动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 可以让幼儿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观察、学习和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对表现出色的幼儿给予表扬和鼓励,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予帮助和支持。
(五)游戏环节:舞蹈接力(10 分钟)
-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大致相等,每组幼儿站成一排,第一个幼儿戴上小熊头饰。
- 游戏开始,第一个幼儿随着音乐跳小熊舞蹈,从起点出发,沿着规定的路线走到终点,然后返回起点,将头饰交给下一个幼儿。
- 下一个幼儿重复前面幼儿的舞蹈动作,依次进行接力,在接力过程中,如果有幼儿出现动作错误或忘记动作,可以在旁边的“小老师”(教师提前指定的幼儿)的提示下继续完成。
- 哪组幼儿最先完成接力且动作最标准、最有创意,哪组获胜,教师为获胜的小组颁发小贴纸或小奖品,鼓励其他小组继续努力。
(六)舞蹈创编(10 分钟)
-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鼓励他们在小熊舞蹈的基本动作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创编,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小熊除了会这样跳舞,还会做什么有趣的动作呢?”启发幼儿思考。
- 让幼儿分组讨论,尝试为小熊舞蹈添加一些新的动作,每组可以推选一名代表,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
- 教师对幼儿的创编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有创意的动作给予表扬,并引导其他幼儿一起学习和模仿,教师和幼儿一起将创编的动作融入到小熊舞蹈中,形成一个新的舞蹈组合。
(七)完整表演(5 分钟)
- 教师播放音乐,带领幼儿一起完整地表演小熊舞蹈,包括基本动作和创编的动作,让幼儿尽情地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感受舞蹈带来的快乐。
- 表演结束后,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表扬幼儿在舞蹈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认真练习和大胆创编,鼓励幼儿继续保持对舞蹈的热爱。
(八)结束部分(2 分钟)
- 教师和幼儿一起随着音乐做一些放松的动作,如深呼吸、伸展四肢等,帮助幼儿缓解身体的疲劳。
- 教师再次感谢幼儿的积极参与和精彩表现,宣布本次舞蹈课结束,鼓励幼儿在课后也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跳小熊舞蹈,将快乐传递下去。
教学延伸
- 在美工区投放一些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让幼儿制作小熊头饰或小熊手偶,进一步加深对小熊的喜爱和对舞蹈的印象。
- 在音乐区投放小熊舞蹈的音乐,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里继续练习舞蹈,巩固所学的动作。
- 鼓励幼儿回家后将小熊舞蹈表演给家人看,并邀请家人一起参与舞蹈创编,增进亲子关系。
注意事项
-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身体状况和情绪变化,避免过度疲劳或因动作难度过大而导致幼儿产生畏难情绪,如果有幼儿出现身体不适或情绪不佳的情况,要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
- 强调舞蹈安全,提醒幼儿在舞蹈时注意周围环境,避免碰撞到其他物体或小朋友,对于一些可能存在危险的动作,如旋转、跳跃等,要给予正确的指导,确保幼儿的安全。
-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舞蹈活动,但不要过分强调舞蹈技巧和表演效果,要注重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和热爱,让他们在自由、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舞蹈。
标签: #幼儿园教案小熊的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