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韩愈散文的独特风格,如气势磅礴、逻辑严密、情感真挚等。
- 熟练掌握韩愈散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 学会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不同文章在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异同。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群文阅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提升阅读理解和分析归纳能力。
- 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韩愈散文的艺术魅力,学习其写作技巧,进行片段写作练习。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韩愈忧国忧民、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之情。
- 体会古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对韩愈多篇散文进行深入解读,把握其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 指导学生掌握群文阅读的方法,学会从多篇文章中提炼信息、总结规律。
-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韩愈散文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结合时代背景进行个性化解读。
- 帮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发现细微差别,准确分析不同文章的异同点,并能进行有条理的阐述。
教学方法
-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韩愈散文的语言节奏和韵律之美,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 问题引导法: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自主探究文章的内涵。
-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精神。
-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同学们,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有一位文学大家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就是韩愈🌟,韩愈的散文,气势雄浑,笔力遒劲,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韩愈散文的世界,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领略他独特的文学魅力🎈。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3分钟)
多媒体展示韩愈的画像及生平简介,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的了解。
-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精炼,风格刚健有力,对后世散文发展影响极大。
简要介绍本节课选取的韩愈散文:《师说》《马说》《杂说四·龙说》。
(三)初读文章,整体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三篇文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文章的内容和节奏。
- 教师范读,重点强调一些易错的字音和节奏停顿,如“郯子之徒(tán)”“其真无马邪(yé)”等。
- 学生结合课++释,疏通文意,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四)群文阅读,分析比较(20分钟)
- 小组合作探究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围绕一个问题展开讨论:
- 《师说》《马说》《杂说四·龙说》在主题表达上有何异同?
- 这三篇文章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 从语言风格来看,它们有哪些共同之处?
- 小组代表发言
-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和补充。
- 主题方面:
- 《师说》着重论述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倡导尊师重道。
- 《马说》以马为喻,表达了作者对人才被埋没的愤懑不平,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 《杂说四·龙说》则借龙与云的关系,阐述了圣君与贤臣相互依存的道理,强调贤臣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 三篇文章都围绕人才与社会的关系展开,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状态的追求,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 结构方面:
- 《师说》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然后从师的作用、从师的标准、耻学于师的后果等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 《马说》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先写千里马的遭遇,再揭示其被埋没的原因,最后表达作者的感慨,行文流畅,寓意深刻。
- 《杂说四·龙说》先阐述龙与云的自然关系,进而类比君臣关系,结尾点明主旨,短小精悍,结构紧凑。
- 它们都有清晰的行文思路,通过合理的结构安排来阐述观点。
- 语言风格方面:
- 三篇文章都具有语言简洁、气势磅礴的特点,如《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简洁明快地阐述了师的职责;《马说》中“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言辞犀利,富有感染力;《杂说四·龙说》中“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龙与云的关系。
- 都运用了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 教师总结
- 总结三篇文章在主题、结构、语言风格上的异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韩愈散文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五)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0分钟)
思考:从这三篇文章中,你能体会到韩愈怎样的情感?
- 学生自主思考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体会到的情感。
- 《师说》中体现了韩愈对当时不良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对尊师重道的强烈呼吁,展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
- 《马说》表达了韩愈对人才被埋没的悲愤之情,以及对统治者不识人才的不满,流露出他渴望施展才华的愿望。
- 《杂说四·龙说》则蕴含着韩愈对圣君贤臣相得益彰的期盼,希望国家能够治理得更好。
结合韩愈的生平经历,进一步探讨这些情感产生的原因。
- 韩愈一生致力于复兴儒学,提倡古文运动,他的这些情感与他的理想抱负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当时社会风气不佳,人才得不到重用,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文章来唤醒世人,改变现状。
(六)拓展延伸(7分钟)
- 展示韩愈的其他散文作品片段,如《祭十二郎文》《送董邵南序》等,让学生自主阅读,感受其不同的风格特点。
-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如主题、语言、情感等,对这些片段进行简要分析,并与本节课所学的三篇文章进行比较。
(七)课堂小结(3分钟)
- 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收获。
- 教师进行总结:通过本节课的群文阅读,我们深入了解了韩愈的三篇散文,从主题、结构、语言风格到作者情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运用群文阅读的方法,走进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
(八)布置作业(4分钟)
- 选择本节课所学的一篇文章,进行改写,要求用现代文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和情感,字数不少于500字。
- 推荐阅读韩愈的其他作品,如《原道》《进学解》等,并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学生对韩愈散文有了更全面、深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时,还可以给予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拓展延伸环节,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发现,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
标签: #韩愈散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