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童心舞动》这首歌曲,掌握歌曲中的节奏、音准和歌词。
- 能够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清晰、流畅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 学会用简单的肢体动作配合歌曲进行表演,增强节奏感和表现力。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聆听、哼唱、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 在小组合作和互动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创造力。
- 引导学生在音乐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式。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之情,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 通过歌曲中表达的童心童趣,让学生回忆和珍惜美好的童年时光,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
- 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快乐和自信,增强对自身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熟悉歌曲旋律,准确学唱歌曲,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 引导学生用富有童趣的声音演唱,展现出歌曲的活泼欢快。
- 教学难点
- 体会歌曲中蕴含的童心童趣,并通过演唱和表演将其生动地展现出来。
- 处理好歌曲中的装饰音和强弱变化,使演唱更加富有表现力。
教学方法
- 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讲解歌曲的背景、特点、演唱技巧等知识。
- 欣赏法:引导学生聆听歌曲的音频或视频,让他们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培养音乐感知能力。
- 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歌曲,展示正确的发声方法、节奏把握和情感表达,让学生有更直观的学习参照。
-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多次哼唱、跟唱、分组演唱等方式,巩固所学的演唱技巧,提高演唱水平。
-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歌曲的理解、表演形式等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播放一段充满童趣的动画视频,视频内容可以是小朋友们在游乐园玩耍、做游戏等场景,同时播放轻松愉快的背景音乐。
- 提问学生:“看到这个视频,你们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吗?童年里最让你们开心的事情是什么呢?”引导学生回忆童年的美好时光,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展示一些与童年相关的图片,如童年的玩具、照片等,让学生围绕图片自由交流分享童年趣事。
- 教师适时参与学生的讨论,分享自己童年的一些有趣经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关于童心的歌曲《童心舞动》。
(二)歌曲介绍(3分钟)
向学生介绍《童心舞动》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说明歌曲是为了展现孩子们纯真无邪的内心世界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而创作的。
- 简单介绍歌曲的词曲作者,让学生对歌曲有更全面的了解。
引导学生观察歌曲的歌词,提问:“从歌词中你们能感受到怎样的情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基调。
(三)初听歌曲(5分钟)
播放歌曲《童心舞动》的音频,让学生安静地聆听,同时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歌曲的整体旋律、节奏和情绪。
- 听完后,提问学生:“歌曲给你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样的?是欢快的、活泼的还是其他感觉?”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歌曲的初步感受。
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跟随音乐轻轻晃动身体,感受歌曲的节奏,引导学生找出歌曲中明显的节奏特点,如切分节奏等。
(四)学唱歌曲(20分钟)
教师范唱歌曲的第一段,让学生仔细聆听,注意教师的发声方法、音准、节奏以及情感表达。
- 范唱结束后,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听到的最深刻的地方,给予肯定和鼓励,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示范。
逐句教唱学生。
- 第一句:“阳光洒在我的脸上”,重点教唱“洒”字的发音,引导学生用清脆明亮的声音唱出,同时注意音准。
- 第二句:“微风轻轻吹过身旁”,强调“轻”字的发音要轻柔,体会微风拂面的感觉。
- 第三句:“我像一只自由的小鸟”,让学生模仿小鸟飞翔的感觉,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注意音高的把握。
- 第四句:“在天空中快乐地翱翔”,唱出“快乐地翱翔”的舒展和自由,注意装饰音的处理。
- 每教唱完一句,让学生跟随教师哼唱几遍,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错误。
- 教唱完第一段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哼唱几遍,然后分组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指导。
- 用同样的方法教唱歌曲的第二段,引导学生对比两段歌词和旋律的异同,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 组织学生完整地跟唱歌曲,教师可以用钢琴为学生伴奏,增强演唱的效果。
(五)歌曲处理(10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如哪些地方是节奏紧凑的,哪些地方是节奏舒缓的,让学生感受节奏变化对歌曲情绪表达的影响。
- 歌曲中一些快速的节奏部分表现出孩子们的活泼好动,而舒缓的节奏部分则可以传达出孩子们内心的宁静和美好。
讲解歌曲中的装饰音,如波音、滑音等,并示范演唱,让学生感受装饰音为歌曲增添的俏皮和灵动。
- 让学生在演唱中尝试加入装饰音,使歌曲更加生动有趣。
强调歌曲中的强弱变化,如“阳光洒在我的脸上”中“阳光”要唱得强一些,突出明亮的感觉;“微风轻轻吹过身旁”中“轻轻”要唱得弱一些,表现出微风的轻柔。
-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强弱规律,增强演唱的表现力。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通过演唱更好地表现出歌曲中的童心童趣,每个小组可以推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和指导。
(六)拓展与表演(10分钟)
引导学生为歌曲创编简单的肢体动作,如拍手、跺脚、点头、摆动身体等,让动作与歌曲的节奏和情感相契合。
- 分组进行创编,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创编成果,其他小组进行欣赏和评价。
- 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为歌曲设计一些简单的舞蹈队形,如圆圈舞、队列变换等,增加表演的丰富性。
-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表演,可以是个人独唱、小组合唱或集体表演等形式。
- 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用歌声和表演展现出童心的魅力。
(七)课堂总结(2分钟)
-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歌曲《童心舞动》的演唱技巧、情感表达以及通过创编和表演所获得的体验。
- 再次强调童心的珍贵和音乐的魅力,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保持对音乐的热爱,用音乐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完整、有感情地演唱《童心舞动》给家人听,并录制下来分享到班级群里。
教学资源
- 《童心舞动》的音乐音频和视频。
-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播放音乐、展示图片和视频。
- 钢琴,为学生演唱提供伴奏。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童心舞动》这首歌曲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用富有童趣的声音演唱,通过创编肢体动作和舞蹈队形,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个别学生在装饰音的处理上还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的指导,在表演环节,部分学生还略显羞涩,不够自信,需要进一步鼓励他们勇敢展示自己,总体而言,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但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他们在音乐课堂中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成长🎵。
标签: #童心舞动歌曲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