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亡羊补牢”的寓意。
- 通过观看PPT,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明白做事要及时补救,避免继续损失的道理,并能将此道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理解“亡羊补牢”的含义,掌握生字词。
- 借助PPT清晰呈现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寓意。
- 难点
-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小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每张图片都代表一个成语,我会快速展示图片,大家要迅速说出对应的成语哦。
- (依次展示“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成语图片,引导学生抢答)
- 大家反应真快👍!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亡羊补牢。(板书课题)
-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 (PPT出示生字词):“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劝告、街坊、后悔、亡羊补牢”。
- 指名认读,正音,重点强调“圈”“坊”等字的读音。
- 开火车读、小组读,巩固生字词。
-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 学习第一自然段(PPT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
- 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个人养了几只羊,羊圈破了个窟窿。
- 引导学生观察PPT上羊圈的图片,直观感受羊圈的破损。
- 学习第二自然段(PPT出示第二自然段内容)
- 自由读,思考:第二天发生了什么事?
-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羊为什么少了一只?(因为羊圈有窟窿,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 指导学生读好描写狼动作的词语,如“钻进去、叼走”,体会狼的狡猾。
- 学习第三自然段(PPT出示第三自然段内容)
- 分角色读,思考:街坊是怎么劝告这个人的?
-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
- 引导学生理解“劝告”的意思,并让学生模仿街坊的语气进行劝告。
- 学习第四自然段(PPT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
- 指名读,思考:这个人听了街坊的劝告后是怎么做的?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 引导学生理解“后悔”的意思,体会这个人此时的心情。
- 学习第五自然段(PPT出示第五自然段内容)
- 齐读,思考:这个人为什么又丢了一只羊?
-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因为他没有及时修补羊圈,所以羊又丢了。
- 教师提问:现在他会怎么做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 学习第六自然段(PPT出示第六自然段内容)
- 指名读,思考:这个人最后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他赶紧堵上了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 引导学生理解“结结实实”的意思,体会这个人补救后的安心。
- 讨论寓意(PPT出示讨论问题)
- 这个人一开始为什么不听街坊的劝告?
- 当他的羊丢了之后,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学生分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总结寓意: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 (PPT出示一些生活中做错事不及时改正导致后果更严重的图片)
-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图中的人做错了什么事,应该怎么做。
-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要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亡羊补牢”的经历🧐?
- 今天我们学习了成语故事《亡羊补牢》,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做事要及时补救,避免继续损失的道理。
-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善于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做一个知错能改的好孩子😃。
-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他们讨论从中明白的道理。
- 写一篇读后感,字数不低于300字。
让学生深刻领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并能在生活中践行。
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3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钟)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课文讲了一个人养了几只羊,羊多次丢失后才修补羊圈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15分钟)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学生分享后,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引导学生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及时补救。
(五)课堂小结(3分钟)
(六)布置作业(2分钟)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PPT教学设计,利用直观的图片和文字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故事及其寓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在拓展延伸环节,部分学生分享的经历不够深刻,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标签: #亡羊补牢PPT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