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学生会认“莺、拂”等 6 个生字,会写“村、居”等 7 个字。
-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描绘的美好春光和儿童的天真活泼。
- 通过朗读感悟、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识字写字,理解诗句含义。
- 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古诗,感受诗歌意境。
- 难点体会诗歌意境,领悟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 播放一段春天乡村的视频,视频中展现了嫩绿的柳树、飞舞的蝴蝶、放风筝的孩子等画面,同时配上轻快的音乐🎵。
-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哪里的景色呀?你们喜欢这样的乡村春天吗?”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乡村春天的印象,从而引出课题《村居》。设计意图:通过生动直观的视频,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乡村春天产生直观感受,为理解诗歌意境做好铺垫。
(二)初读古诗
教师范读《村居》,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和节奏。
- 强调“莺(yīng)、拂(fú)、堤(dī)、醉(zuì)”等字的读音。
- 读出诗句的节奏: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读音和节奏是否正确。
- 全班齐读,读得通顺、流利。设计意图:教师范读能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为理解诗歌内容奠定基础。
(三)识字写字
识字教学
- 出示生字“村、居、醉、烟、童、散、忙”,学生自由认读。
- 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字。
- 加一加:“木”加“寸”是“村”;“居”字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居住的地方,加深记忆;“舌”加“甘”是“甜”,这里可以引导学生用“甜”来记“醉”,因为喝醉了会感觉像吃了糖一样甜甜蜜蜜的😜。
- 减一减:“烟”减去“因”是“火”,让学生理解烟和火的关系,帮助记忆。
- 编字谜:“一个小牧童,坐在石头上”,猜“童”字。
- 结合生活实际识字:如“散”,可以问学生什么时候会用到“散”,像放学了同学们就散开了,加深理解。
- 利用游戏巩固识字:开火车读、小组读、摘苹果读等。
写字教学
- 出示要写的字“村、居、醉、烟、童、散、忙”,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
- 教师示范书写,强调书写要点。
- “村、居”: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村”字左边的“木”字旁,横要短,竖要直;右边“寸”的横要长,托住上面的部件。“居”字的横折钩要写得挺拔有力,撇和竖弯钩要舒展。
- “醉、烟”:都是左右结构,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醉”字的“酉”字里面的横画较多,要写得紧凑;“烟”字右边的“因”字,框内的大横要写在横中线上,最后一横要长。
- “童、散、忙”:上下结构。“童”字上面的“立”要写得扁一些,下面的“里”横画较多,注意间距均匀;“散”字上面的“昔”要写得窄一些,下面的“攵”捺画要舒展;“忙”字左边的“忄”笔顺是点、点、竖,右边的“亡”横画稍短,竖折要写得挺拔。
- 学生书空,然后在练习本上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写字教学中通过示范、观察、书空、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汉字的书写规范,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理解诗意
逐句讲解诗句意思
- 草长莺飞二月天
- 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春天到了,小草长得十分茂盛,黄莺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 拂堤杨柳醉春烟
- 提问学生:“拂堤”是什么意思呀?(杨柳长长的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抚摸着堤岸)“醉春烟”呢?(杨柳在如烟如雾的春光中陶醉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描绘的画面。
- 儿童散学归来早
- 问学生:“散学”是什么时候?(放学)孩子们放学后怎么样?(早早地回到了家)
- 忙趁东风放纸鸢
- 展示放风筝的图片,问学生:“纸鸢”是什么?(风筝)孩子们趁着什么去放风筝?(东风)让学生描述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 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 指名回答,教师适时补充和纠正。设计意图:通过结合图片、生活经验、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句意思,再经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五)体会诗境
- 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 提问: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乡村春天?
-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感受到了春天乡村生机勃勃、充满欢乐的景象,体会到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带着这种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 教师先范读,读出欢快、活泼的语气。
- 学生模仿朗读,然后分组朗读、男女赛读,互相评价,看谁读得最能体现诗歌的意境。设计意图:通过想象画面和交流感受,让学生深入体会诗歌意境,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感。
(六)拓展延伸
-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春天里最喜欢做的事情,和诗歌中孩子们的活动有什么不同。
- 推荐阅读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如贺知章的《咏柳》、朱熹的《春日》等,让学生课后自主阅读,感受不同诗人笔下春天的魅力。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推荐阅读其他古诗,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
(七)课堂小结
-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生字的学习、诗句的理解、诗歌意境的体会等。
- 表扬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设计意图:总结课堂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识字写字、理解诗意、体会诗境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趣味导入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律美,识字写字教学扎实有效,理解诗意环节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拓展延伸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更加注重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关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
标签: #村居教学设计带有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