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了解地震的成因、危害及基本的防震减灾知识。
- 掌握运用美术形式表现防震减灾主题的方法,如绘画、手工制作等。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观察、讨论、资料收集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 在创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增强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 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 教学重点
- 深入理解防震减灾知识,并能准确地将其融入美术创作中。
-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美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防震减灾主题。
- 教学难点
- 如何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作品在体现主题的同时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 如何通过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防震减灾的深入思考,增强情感共鸣。
- 讲授法:讲解地震相关知识和美术创作要点。
-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地震经历、感受及创作思路。
- 演示法:示范美术创作步骤和技巧。
-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实际创作,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 播放一段地震灾难的视频片段,画面中房屋倒塌、道路损毁、人们惊慌失措的场景展现眼前😱。
-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地震的初步认识和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美术防震减灾。
- 运用 PPT 展示一系列图片和文字资料📄,详细讲解地震的成因,从地球内部板块运动的原理入手,深入浅出地解释地震是如何发生的,让学生对这一自然现象有更科学的认识。
- 介绍地震可能带来的各种危害,如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火灾、水灾等,并结合图片和实际案例进行说明,让学生深刻体会地震的破坏力。
- 重点讲解一些基本的防震减灾知识,如地震发生时如何正确避震(在室内要迅速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用坐垫、枕头等保护好头部;在室外要远离建筑物、大树等危险物,跑到空旷的地方)、地震后的自救与互救方法等🧑⚕️。
- 展示一系列以防震减灾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包括绘画、手工、雕塑等多种形式🎨。
- 一幅绘画作品描绘了地震发生时,一家人迅速躲在桌子下,互相拥抱安慰,画面色彩凝重但又传递出温暖与希望。
- 一件手工制作的立体场景,展现了地震后救援人员在废墟中救助伤员的情景,人物和场景刻画得栩栩如生。
-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作品,思考以下问题:
- 作品运用了哪些美术元素(线条、色彩、形状等)和表现手法(写实、夸张、象征等)来表现防震减灾主题?
- 这些作品是如何通过画面传达出防震减灾的意义和情感的?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作品的观察和理解,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在表现主题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方法。
-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将学生分成绘画组、手工组等不同小组🎨🧐。
- 绘画组:
- 教师示范绘画步骤:首先确定画面主题,地震中的校园”,然后用铅笔轻轻地勾勒出大致的构图,包括教学楼、操场、人物等元素的位置,接着逐步细化人物的动作和表情,以及建筑物的细节,在绘画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运用线条的疏密、长短、曲直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质感,用密集的线条表现倒塌的废墟,用流畅的线条表现奔跑的人群,最后选择合适的色彩进行上色,注意色彩的搭配要符合画面的氛围,如用冷色调表现灾难的沉重,用暖色调表现救援的温暖和希望🌈。
- 为学生提供一些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的建议,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可以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人物在地震中的表情和动作,增强画面的感染力;也可以运用象征的手法,如用折断的画笔象征梦想的破碎,用重新搭建的房屋象征希望的重生。
- 手工组:
- 以制作“地震应急避难所模型”为例进行示范,准备好所需材料,如硬纸板、塑料泡沫、彩纸等,先用硬纸板搭建避难所的框架,注意结构的稳定性,然后用塑料泡沫填充内部空间,模拟床铺、桌椅等设施,再用彩纸进行装饰,如贴上窗户、门等,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避难所既实用又美观,同时体现出防震减灾的功能,可以在避难所上设计一些通风口和排水管道,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性。
-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不同的材料和制作方法,可以用废旧物品制作地震预警装置模型,或者用黏土塑造地震中感人的瞬间等。
- 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小组,选择相应的创作形式和主题,开始进行美术创作🎨。
-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学生的创作过程,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尝试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对于有创意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并引导他们进一步完善作品。
- 每个小组推选一幅优秀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展示区🖼️。
-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评价,先由作者本人介绍自己作品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分享创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
- 然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可以从作品的主题表现、创意构思、美术技巧、色彩运用等方面进行评价,提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并表达自己的欣赏和建议👍👎。
- 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评价,对学生的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强调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学生的心血和创意,都具有独特的价值,针对作品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向,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美术创作中不断提高。
-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地震的成因、危害、防震减灾知识以及美术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 强调防震减灾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和防震减灾知识的持续兴趣。
- 组织学生在学校内举办一次“防震减灾美术作品展览”,向全校师生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进一步增强大家的防震减灾意识。
- 鼓励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分享本节课所学的防震减灾知识,并制作一份简单的家庭防震减灾手册,用绘画、文字等形式记录家庭在地震中的应急措施和逃生路线等📔。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二)知识讲解(10 分钟)
(三)作品欣赏(10 分钟)
(四)创作指导(15 分钟)
(五)学生创作(20 分钟)
(六)作品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七)课堂总结(5 分钟)
教学延伸
标签: #美术防震减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