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内容,掌握“使”“塞”“萧关”“燕然”等词语的含义;
-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孤寂、豪迈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 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人的豪迈情怀。
教学过程
导入
- 播放音乐:播放《使至塞上》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诗歌的意境。
-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 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 提问: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细读诗歌,品味语言
- 词语解释:解释“使”“塞”“萧关”“燕然”等词语的含义。
- 品味诗句: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大漠景象的描绘,感受其雄浑壮阔。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边疆将士的赞美,感受其豪迈情怀。
拓展延伸
- 讨论:这首诗给你怎样的感受?你从诗中读到了什么?
- 作业:背诵这首诗,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景象。
- 回顾:今天我们学习了《使至塞上》,了解了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 感悟: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大漠的雄浑壮阔,也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的豪迈情怀。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品味、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使至塞上》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