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正比例教学设计与指导

jiayaozb.com330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2.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让学生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函数思想。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数”以及“比值一定”的含义,并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展示汽车行驶的视频,提问: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有什么关系?
  2. 呈现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例子,如购买苹果的总价与数量、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

通过这些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对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探究正比例的意义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1
    • 呈现例1的表格,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 表中有哪两种量?
      • 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 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 学生自主观察、思考、计算,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结果,总结出: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相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 归纳正比例的意义
      • 引导学生回顾例1的探究过程,总结出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 用字母表示正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那么正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frac{y}{x}=k)(一定)。
    • 深入理解“相关联的量”“比值一定”
      •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 引导学生明确:首先要看这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即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其次要看这两种量相对应的数的比值是否一定,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这两种量才成正比例。

      在这个探究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活动,亲身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巩固练习

      1. 基础练习
        • 完成教材上的“做一做”,让学生判断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 给出一些具体的数量关系,如圆的周长与直径、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等,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成正比例。
      2. 提高练习
        • 已知(x)和(y)成正比例,根据下表中的数据求出(m)和(n)的值。| (x) | (2) | (4) | (6) | (m) || --- | --- | --- | --- | --- || (y) | (5) | (10) | (15) | (20) || (x) | (12) | (15) | (n) | (24) || (y) | (30) | (37.5) | (45) | (60)
        • 某商场出售某种商品,售价与数量如下表所示:| 数量(件) | (1) | (2) | (3) | (4) | (5) || --- | --- | --- | --- | --- | --- || 售价(元) | (80) | (160) | (240) | (320) | (400) |判断售价与数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如果小明买了(8)件这种商品,应付多少钱?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正比例的意义,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
          • 什么是正比例?
          • 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3. 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强化重点,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和记忆。🤗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教材练习九第1 - 3题。
          2.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并记录下来,与家人交流。

          通过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指导

          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活动,自己总结出正比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对于“相关联的量”“比值一定”等概念,要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可以通过举例、画图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两种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以及比值一定的含义。
          3. 在练习环节,要注重分层设计,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对于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反馈和纠正,针对学生的错误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引导和调控,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5.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成正比例的量,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与指导,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标签: #正比例教学设计与指导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