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让幼儿初步认识加号(+)和减号(-),理解其含义。
- 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使幼儿能够正确运用加减号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 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其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认识加号和减号,理解其代表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意义。
- 能够正确读出加法和减法算式。
- 难点
- 引导幼儿理解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能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学方法
游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体验法
教学准备
教具:
- 多媒体课件,包含生动有趣的动画视频,展示加法和减法的实际应用场景。
- 自制的加减法算术卡片,卡片上画有不同数量的水果、动物等图案,并标有相应的算式。
- 小黑板一块,用于教师书写示范。
- 贴有加法(+)和减法(-)符号的磁性教具。
学具:
- 每个幼儿一套数字卡片(1 - 10)。
-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彩色珠子、塑料小碗、记录纸和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5分钟)
- 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引导幼儿随着音乐自由做动作,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 音乐停止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数学王国,那里有好多有趣的数学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你们想去吗?”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认识加号和减号(10分钟)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果园的场景,树上有3个苹果,又摘下来2个苹果。
-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看看果园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呀?原来有3个苹果,又摘了2个,现在一共有几个苹果呢?”
- 幼儿回答后,教师在小黑板上写下数字3、2,并在中间画上一个“+”号,然后写上“=5”,完整地读出算式“3 + 2 = 5”,并解释“+”号表示把两个数合起来,这就是加法运算。
接着展示另一个场景:桌子上有5个橘子,拿走了2个橘子。
- 同样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现在桌子上有几个橘子呢?原来是5个,拿走了2个,还剩下几个?”
- 教师在小黑板上写下数字5、2,并在中间画上一个“-”号,然后写上“=3”,完整地读出算式“5 - 2 = 3”,解释“-”号表示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这就是减法运算。
教师再次强调“+”是加号,“-”是减号,并带领幼儿一起认读几遍。
(三)游戏环节:开火车读算式(10分钟)
-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 - 6名幼儿,模拟开火车的形式。
- 教师出示一张加减法算术卡片,如“4 + 3 =?”,每组的第一个幼儿快速读出算式并说出答案,然后像火车一样依次往后传,后面的幼儿要重复前面幼儿的回答,并继续下一个算式。
- 对于回答正确的幼儿,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小贴纸;对于回答错误的幼儿,教师耐心引导,帮助其理解正确答案。
(四)操作体验活动(15分钟)
- 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套数字卡片和操作材料(彩色珠子、塑料小碗)。
- 教师示范操作:先在小碗里放2颗珠子,然后再放3颗珠子,让幼儿数一数现在一共有几颗珠子,并引导幼儿列出加法算式“2 + 3 = 5”。
- 接着教师从碗里拿走1颗珠子,问幼儿现在还剩下几颗珠子,引导幼儿列出减法算式“5 - 1 = 4”。
- 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用珠子摆一摆,先摆出一个加法算式,再摆出一个减法算式,然后在记录纸上写下来,并和旁边的小朋友互相交流分享。
(五)巩固练习(10分钟)
- 发放练习题卡片,上面有一些简单的加减法算式,让幼儿独立完成。
-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对于有困难的幼儿给予个别帮助。
- 完成后,请几位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
(六)总结回顾(5分钟)
-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在数学王国里学到了什么呀?谁能说一说加号和减号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 请幼儿积极举手回答,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再次强调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意义。
-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去解决问题。
教学延伸
- 在数学区投放更多的加减法操作材料,如拼图、积木等,让幼儿继续进行练习和巩固。
- 引导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加减法的游戏,如买菜算账、分水果等,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本次教案的实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了加减号,理解了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意义,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了巩固练习,激发了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标签: #幼儿园认识加减号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