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勤恳、筛子、好歹”等。
- 复述牛郎织女的故事,体会故事中所表达的情感。
- 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民间文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掌握复述的方法和技巧。
- 体会牛郎织女之间真挚的爱情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 如何让学生在复述故事时能够生动形象,富有感情。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3 分钟)
- 同学们,在晴朗的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时,会看到一条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天空,在银河的两边,有两颗明亮的星星遥遥相对,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引导学生回答牛郎星和织女星)
- 关于牛郎星和织女星,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走进这个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 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 出示生字词:勤恳、筛子、好歹、罕见、梭子、牢狱、笑嘻嘻、成家立业、无拘无束。
- 指名认读,正音。
-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如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结合生活实际等。“勤恳”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为牛郎工作勤劳踏实;“筛子”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或者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 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
- 教师总结:课文讲述了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与天上的仙女织女相爱并结婚,后来被王母娘娘拆散,只能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的爱情故事。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 分钟)
学习第一部分(1 - 2 自然段)
- 指名朗读,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介绍了牛郎的身世,他是个孤儿,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很不好,只有老牛与他相依为命。
- 引导学生体会牛郎的孤独和可怜,感受他对老牛的深厚感情。
学习第二部分(3 - 5 自然段)
- 自由朗读,思考:老牛给牛郎出了什么主意?
-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老牛指点,鹊桥会织女。
- 分角色朗读牛郎与老牛的对话,体会老牛的善良和对牛郎的关心。
- 想象牛郎与织女见面时的情景,说一说他们会说些什么。
学习第三部分(6 - 8 自然段)
- 指名朗读,思考:织女为什么愿意留在人间和牛郎一起生活?
-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织女厌倦了天上没有自由的生活,被牛郎的勤劳善良所打动。
- 找出描写织女和牛郎幸福生活的句子,如“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转眼间两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生了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引导学生体会他们生活的甜蜜。
学习第四部分(9 - 10 自然段)
- 默读,思考:王母娘娘为什么要把织女抓回天上?
-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王母娘娘不能容忍织女和凡人相爱,破坏了天规。
- 找出描写王母娘娘凶狠的句子,如“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体会王母娘娘的冷酷无情。
学习第五部分(11 - 12 自然段)
- 有感情地朗读,思考:牛郎是怎样追赶王母娘娘和织女的?结果如何?
-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牛郎披上老牛的皮,用扁担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可是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了一条天河,将他们隔开。
- 引导学生想象牛郎和织女隔河相望的情景,感受他们的痛苦和无奈。
(四)复述故事,体会情感(10 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 起因:牛郎是孤儿,与老牛相依为命,老牛指点他与织女相见。
- 经过:牛郎和织女结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上,牛郎追赶。
- 结果:王母娘娘划出天河,牛郎织女只能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
小组合作,尝试复述故事。
- 要求: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清楚,可以适当添加一些细节,让故事更加生动。
- 小组内成员互相交流、补充,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在全班展示。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 展示复述后,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评价优点和不足之处。
- 教师针对学生复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如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情节是否完整、是否能体现人物的情感等。
- 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复述的方法和技巧,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关键情节和人物的语言动作等。
(五)拓展延伸,感受文化(5 分钟)
介绍民间故事的特点
-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它具有口头性、传承性、虚构性等特点,这些故事往往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习俗和信仰,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民间故事,与《牛郎织女》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 《牛郎织女》这个故事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和对封建制度的不满,它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勇敢追求幸福的传统美德。
-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六)课堂小结(3 分钟)
-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和技巧。
- 再次强调《牛郎织女》这个故事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鼓励学生课后继续阅读民间故事,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
(七)布置作业(2 分钟)
- 把《牛郎织女》的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他们交流自己的感受。
- 阅读其他民间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等,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用学到的复述方法,写下来。
教学板书设计
牛郎织女身世孤苦,与牛相依(起因)老牛指点,鹊桥会织女男耕女织,幸福生活(经过)王母抓女,天河相隔鹊桥相会,年年期盼(结果)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能够正确复述故事,体会故事中所表达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文化内涵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交流,给予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 🌟💑🌌
是一篇关于《牛郎织女》的试讲教案示例,你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标签: #牛郎织女 试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