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初中物理环形追击问题教案

jiayaozb.com34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理解环形追击问题中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 熟练掌握运用相关公式解决环形追击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对环形追击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让学生经历建立物理模型、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环形追击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及公式应用。
  • 如何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分析环形追击过程中的等量关系。
  1. 教学难点
  • 不同情境下环形追击问题的变化及解题思路的灵活性。
  • 帮助学生理解并处理环形追击问题中涉及的多解情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1. 播放一段两人在环形跑道上跑步的视频,提问学生:“从视频中看到两人在环形跑道上跑步,他们之间会出现怎样的位置关系变化呢?如果两人速度不同,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引导学生思考环形跑道上的追击问题。
  2. 展示一些生活中类似环形追击的实例图片,如赛车在环形赛道上比赛、两人在环形操场上跑步比赛等,让学生感受环形追击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初中物理环形追击问题。

(二)知识讲解(15 分钟)

讲解环形追击问题的基本概念

  • 环形跑道的周长是固定的,设为(s)。
  • 有两个物体在环形跑道上运动,速度分别为(v_1)和(v_2)((v_1 > v_2)),当快的物体追上慢的物体时,快的物体比慢的物体多跑了一圈,即路程差为环形跑道的周长(s)。

推导环形追击问题的公式

  • 根据速度公式(v = s/t),可得(t = s/v)。
  • 设追击时间为(t),快物体运动的路程(s_1 = v_1t),慢物体运动的路程(s_2 = v_2t)。
  • 由于快物体比慢物体多跑一圈,即(s_1 - s_2 = s),v_1t - v_2t = s),整理可得追击时间(t = s/(v_1 - v_2))。
  • 强调这个公式是解决环形追击问题的关键,要求学生理解并牢记。

(三)例题分析(20 分钟)

展示例题 1:

  • 一条环形跑道长(400m),甲、乙两人在跑道上练习跑步,甲的速度是(6m/s),乙的速度是(4m/s),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长时间甲第一次追上乙?
  • 分析:这是典型的环形追击问题,已知跑道周长(s = 400m),甲的速度(v_1 = 6m/s),乙的速度(v_2 = 4m/s),根据公式(t = s/(v_1 - v_2))可求解。
  • 解答过程:
  • (t = s/(v_1 - v_2) = 400/(6 - 4) = 200s)
  • 答:经过(200s)甲第一次追上乙。
  • 总结解题步骤:
  • 明确已知条件,找出对应的物理量。
  • 确定使用的公式。
  • 代入数据进行计算。
  • 得出答案并作答。

展示例题 2:

  • 环形跑道周长为(500m),丙、丁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沿顺时针方向跑步,丙的速度是(5m/s),丁的速度是(3m/s),若丁先跑(100m)后丙才开始跑,问丙经过多长时间能追上丁?
  • 分析:丁先跑(100m)后丙才开始跑,此时两人的路程差为(500 - 100 = 400m),速度分别为(v_丙 = 5m/s),(v_丁 = 3m/s),同样根据公式(t = s/(v_1 - v_2))求解。
  • 解答过程:
  • 路程差(s = 500 - 100 = 400m)
  • (t = s/(v_丙 - v_丁) = 400/(5 - 3) = 200s)
  • 答:丙经过(200s)能追上丁。
  •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丁先跑(200m),丙经过多长时间能追上丁呢🧐 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加深对环形追击问题变化的理解。

(四)小组讨论(15 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 - 5 人。
  2. 展示讨论题目:
  • 环形跑道上,戊、己两人同时同地反向出发,经过一段时间后两人相遇,已知戊的速度是(8m/s),己的速度是(6m/s),跑道周长为(300m),相遇后两人继续前行,当戊再次追上己时,戊比己多跑了多少米?此时戊跑了多少米?己跑了多少米?

小组讨论要求:中的物理过程,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 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列出解题思路和步骤。
  • 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计算,并讨论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交流想法。

(五)小组展示与点评(10 分钟)

  1. 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讨论结果,讲解解题思路和过程。
  2. 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可提出疑问或不同意见,进行互动交流。
  3. 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对学生的解答进行总结和完善,强调在解决环形追击问题时,要仔细分析题目条件,灵活运用公式,注意多解情况的讨论。

(六)课堂练习(10 分钟)

布置课堂练习题:

  • 环形跑道长(600m),庚、辛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跑步,庚的速度是(7m/s),辛的速度是(5m/s),问:
  • (1)庚第一次追上辛需要多长时间?
  • (2)庚第二次追上辛时,两人各跑了多少米?
  • (3)在庚第一次追上辛之前,两人相距最远是多少米?此时两人跑了多长时间?
  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个别指导。
  2. 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强化学生对环形追击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七)课堂小结(5 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环形追击问题的基本概念、公式推导、解题方法和思路。
  2. 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3.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强调环形追击问题在中考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做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八)课后作业

  1. 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环形追击问题的理解和应用。
  2.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环形追击的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3. 拓展延伸:如果环形跑道上有三个物体同时运动,它们之间的追击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尝试自己推导相关公式和解题方法。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环形追击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掌握了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小组讨论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对于环形追击问题中多解情况的讲解还可以更加深入和细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

标签: #初中物理环形追击教案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