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 引导幼儿感受寒露节气的氛围,理解寒露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
- 让幼儿通过学唱歌曲,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 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 关于寒露节气的图片、视频资料,如寒露时节的花草树木变化、人们的生活习俗等。
- 《寒露到》的音乐伴奏及歌曲图谱。
- 小乐器若干,如木鱼、沙锤、响板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 播放寒露节气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视频中的画面,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从画面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变化?”
- 教师介绍寒露节气:“寒露是秋天的第五个节气,到了寒露,天气变得更冷了,露水也更多了,在这个节气里,大自然有很多有趣的变化哦。”通过简单的讲解,让幼儿对寒露节气有初步的认识。
(二)感知歌曲
- 教师清唱歌曲《寒露到》,同时展示歌曲图谱,引导幼儿一边听一边观察图谱上的内容。
- 再次清唱,让幼儿跟着教师的歌声轻轻晃动身体,感受歌曲的节奏,提问幼儿:“歌曲里唱了什么呀?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学唱歌曲
- 教师分句教唱歌曲,比如先教唱“寒露到,菊花开,小小露珠挂起来”这句,一句一句地教幼儿唱准歌词和旋律。
- 教唱过程中,利用图谱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比如用菊花的图片对应“菊花开”,用露珠的图片对应“小小露珠挂起来”等,强调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如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区别,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并掌握。
- 幼儿跟唱,教师及时纠正幼儿唱错的地方,鼓励幼儿大声唱出来。
- 分组唱,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轮流演唱歌曲,比一比哪个小组唱得最整齐、最有感情。
(四)歌曲表演
- 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进行简单的动作创编,比如唱到“菊花开”时,幼儿可以模仿菊花开放的动作;唱到“小小露珠挂起来”时,幼儿可以用手指做出挂露珠的动作。
- 为幼儿提供小乐器,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为歌曲伴奏,如用木鱼敲击节奏,用沙锤摇晃打出节奏,用响板打出清脆的声音等。
- 幼儿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并进行乐器伴奏,完整地表演歌曲,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五)活动延伸
- 在美工区投放材料,让幼儿制作关于寒露节气的手工,如绘画菊花、制作露珠卡片等,加深对寒露节气的印象。
- 在音乐区投放《寒露到》的音乐,让幼儿继续进行表演和歌唱,巩固所学内容。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音乐活动,幼儿不仅学会了歌曲《寒露到》,还对寒露节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通过观察、倾听、演唱、表演等多种形式,充分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教学方法上,运用图谱、小乐器等辅助手段,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歌曲,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在活动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个别幼儿在节奏把握上还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加强练习。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让幼儿在音乐中度过了愉快的时光,同时也为幼儿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信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能让幼儿在音乐与传统文化的交融中茁壮成长🎵🌾。
标签: #大班音乐寒露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