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jiayaozb.com44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念奴娇·赤壁怀古》。
    • 理解词作的内容,体会作者借景抒情、咏史怀古的艺术手法。
    • 品味词作豪放壮阔的语言风格,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作的韵律美和情感基调。
    • 借助小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词作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 运用比较阅读,体会苏轼词与其他豪放派词人作品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苏轼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和豪迈壮阔的精神境界,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词作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情感。
      • 引导学生体会苏轼豪放词风,背诵并默写全词。
    2. 教学难点
      • 深入领会作者借景抒情、咏史怀古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 理解苏轼在词中展现出的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作的韵律美和情感基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 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词作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营造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作。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3分钟)
        •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营造豪迈壮阔的氛围,引出课题《念奴娇·赤壁怀古》。
        • 提问学生对苏轼的了解,引导学生回顾苏轼的文学成就和豪放词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 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经历、文学地位和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品。
        • 介绍本词的创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黄州城外的赤鼻矶风景优美,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古战场,苏轼在此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以抒发自己的感慨。
      3. 初读感知(5分钟)
        •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作的气势和情感。
        •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 全班齐读,读出词作的豪迈壮阔之情。
      4. 文本解读(20分钟)
        • 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词作的内容,提问并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 上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开篇即景抒情,为全词奠定了雄浑壮阔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里的赤壁与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有何关系?
        •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明确这里是苏轼借古抒怀,并非实指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发生地。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几句是如何描写赤壁景色的?有何特点?
        • 学生分析后,教师总结: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等角度,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赤壁雄奇壮丽的景色,展现出大自然的磅礴气势。
        • 下阕:“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为什么要提到小乔初嫁?
        •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以美人衬托英雄,更能突出周瑜的年轻有为、春风得意,表现出作者对周瑜的赞美之情。
        •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几句是如何刻画周瑜形象的?表现了周瑜怎样的特点?
        • 引导学生分析词句,体会周瑜的儒雅潇洒、指挥若定,与作者的壮志未酬形成鲜明对比。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几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作者由对周瑜的仰慕,联想到自己的坎坷人生,抒发了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5. 小组合作探究(10分钟)
        •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苏轼在词中是如何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
        •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的艺术特色。
        • 比较阅读: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进行比较,分析两首词在内容、风格、情感等方面的异同。
        • 小组讨论后,选派代表进行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加深对豪放派词风的理解。
      6. 课堂小结(5分钟)
        •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 强调苏轼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对我们的启示,鼓励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7. 布置作业(2分钟)
        • 背诵并默写《念奴娇·赤壁怀古》。
        • 以“我心中的苏轼”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苏轼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念奴娇·赤壁怀古》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体会到苏轼豪放词风的魅力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诵读和思考,通过问题引导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不够,在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标签: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