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音乐鉴别与赏析教案

jiayaozb.com33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了解常见音乐体裁的特点,如交响乐、流行音乐、古典音乐等。
  • 掌握基本的音乐要素分析方法,包括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能够运用这些要素对音乐作品进行初步的分析和鉴别。
  • 学会使用音乐术语描述音乐作品的特征,提高音乐表达能力。
  1.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聆听、比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
  •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 通过对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欣赏,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掌握音乐要素的分析方法,能够准确鉴别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 学会运用音乐术语对音乐作品进行赏析,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1. 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 培养学生独特的音乐审美观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音乐知识、音乐要素等内容,使学生对音乐鉴别与赏析有初步的认识。
  2. 欣赏法:通过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音乐作品的特点、感受等,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演示法:教师通过示范分析音乐作品,让学生掌握音乐鉴别与赏析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1. 播放一段节奏感强烈的流行音乐片段,如周杰伦的《本草纲目》,同时播放一段悠扬的古典音乐片段,如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让学生在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氛围中感受音乐的多样性。
  2. 提问学生:“同学们,刚刚我们听到了两段风格迥异的音乐,你们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不同音乐风格的初步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音乐鉴别与赏析。

(二)知识讲解(10 分钟)

介绍音乐体裁

  • 通过 PPT 展示交响乐、流行音乐、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常见音乐体裁的图片和简单介绍。
  • 讲解交响乐:交响乐通常由多个乐章组成,乐器编制庞大,表现力丰富,能够展现宏大的音乐场景和深刻的情感,例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它以强烈的节奏和激昂的旋律,表达了人类与命运抗争的精神。
  • 介绍流行音乐:流行音乐具有通俗易懂、节奏明快、传唱度高的特点,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像泰勒·斯威夫特的歌曲,旋律动听,歌词富有感染力,深受年轻人喜爱。
  • 讲解古典音乐:古典音乐具有严谨的结构和规范的创作手法,注重音乐的逻辑性和艺术性,莫扎特的音乐作品旋律优美、和谐,充满了典雅的气质。
  • 介绍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是各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如蒙古族的马头琴曲,悠扬的旋律展现了辽阔的草原风光。

讲解音乐要素

  • 旋律:通过哼唱一些简单的旋律,让学生感受旋律的起伏、高低、长短变化,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它能够表达音乐的情感和主题。
  • 节奏:用拍手、跺脚等方式为学生示范不同的节奏型,如 2/4 拍、3/4 拍、4/4 拍等,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它赋予音乐活力和动感。
  • 和声:播放一段包含和声的音乐片段,讲解和声是由多个音符同时发声产生的效果,它能够丰富音乐的色彩和表现力。
  • 音色:展示不同乐器的图片,介绍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如小提琴的明亮、钢琴的清脆、大提琴的醇厚等,音色是音乐的外衣,它能够塑造音乐的独特个性。

(三)作品赏析(25 分钟)

播放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一乐章

  • 引导学生在聆听过程中注意音乐要素的变化,感受旋律的激昂、节奏的强烈以及和声的紧张。
  • 提问学生:“这段音乐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你们能从音乐中听出命运的主题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 教师进行总结和分析:《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以震撼人心的四个音符“当当当当”开场,象征着命运的敲门声,整首乐章旋律激昂,节奏紧凑,和声充满张力,生动地展现了人类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播放周杰伦的《青花瓷》

  • 让学生感受流行音乐的独特魅力,注意歌曲中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 提问学生:“这首歌的旋律有什么特点?歌词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从音乐和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
  • 教师讲解:《青花瓷》的旋律优美婉转,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歌词运用了大量的古典诗词意象,如“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营造出了一种含蓄、唯美的意境,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完美结合。

对比赏析

  • 将《命运交响曲》和《青花瓷》进行对比,让学生讨论两种不同风格音乐在音乐要素、情感表达、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差异。
  • 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 教师总结:古典音乐注重音乐的逻辑性和艺术性,情感表达较为深沉、内敛;流行音乐则更加贴近生活,情感表达直接、明快,具有很强的传唱性,两者在音乐要素的运用上也各有特色,古典音乐可能在和声、曲式等方面更为复杂,而流行音乐在旋律的流行性和节奏的动感上更为突出。

(四)小组活动(15 分钟)

  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 - 5 人。
  2. 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可以是本节课赏析过的,也可以是课外的。
  3. 小组内运用所学的音乐鉴别与赏析方法,对所选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包括音乐体裁、音乐要素、情感表达、文化内涵等方面。
  4. 每个小组制作一份简单的音乐赏析报告,包括作品介绍、音乐要素分析、小组讨论感受等内容。
  5.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并分享小组的音乐赏析报告,其他小组可以进行提问和交流。

(五)课堂总结(5 分钟)

  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音乐体裁、音乐要素以及如何对音乐作品进行鉴别与赏析。
  2. 强调音乐鉴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提高自己的音乐审美水平。
  3.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精彩发言,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课后作业(5 分钟)

  1.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音乐赏析短文。
  2. 收集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制作一个音乐专辑,并为每个作品附上简短的赏析说明。

教学资源

  1.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播放音乐作品、展示 PPT 等。
  2. 丰富的音乐素材库,包括交响乐、流行音乐、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音乐鉴别与赏析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分析方法,并对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进行简单的鉴别与赏析,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演示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音乐术语的理解还不够准确,在音乐分析时不够深入和全面,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音乐术语的讲解和练习,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要鼓励学生多听、多看、多交流,不断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独特的音乐审美观点。🎵💖

标签: #音乐鉴别与赏析教案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