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论语·学而时习之教学设计

jiayaozb.com37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论语·学而时习之》。
    • 理解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如“时”“习”“说”“愠”等,能准确翻译全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文言文语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之美。
    • 借助注释、工具书及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文意,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孔子积极好学的精神,培养学生勤奋学习、乐于交流的良好品质。
    • 引导学生领悟文中蕴含的学习方法和为人处世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文章内容,掌握重点字词的释义和句子的翻译。
      • 体会孔子所倡导的学习方法和为人之道。
    2. 教学难点
    3. 深入领会“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能联系实际生活,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2. 讲授法:讲解重点字词、句式和文章大意,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将文言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有一部经典著作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它就是《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及再传++编纂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的言行,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两千多年,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的第一篇——《学而时习之》,去聆听孔子的教诲,感受智慧的光芒✨

      (二)背景介绍(3分钟)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论语》的成书背景,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孔子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传播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思想,他带领++周游列国,却未被重用,他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教育和著述。《论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精华,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了解了这些背景知识,相信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教师范读请同学们先认真听老师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2. 学生跟读同学们跟着老师的节奏,逐句跟读,体会文言文的韵律。
      3. 学生自由朗读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借助课++释或工具书解决。
      4. 指名朗读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为大家朗读一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价读音是否准确,节奏是否恰当。(指名朗读,进行评价)
      5. 全班齐读我们一起齐读课文,争取读得准确、流利、有感情。

      (四)疏通文意(20分钟)

      1. 学生自主学习请同学们结合课++释,自己尝试翻译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2. 小组合作交流将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看看能不能通过小组的力量解决,小组讨论时,要积极发言,相互启发。
      3. 教师讲解疑难经过小组讨论,相信同学们对文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老师帮助解决。
        • 重点字词
          • “学而时习之”:“时”,按时;“习”,温习、复习,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
          • “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 “有朋自远方来”:“朋”,志同道合的人。
          • “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愠”,生气、恼怒。
        • 重点句子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为: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也很愉快吗?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为: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 学生再次翻译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讲解,再次翻译课文,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确保翻译准确通顺。
        • (五)深入探究,体会哲理(15分钟)

          1. 小组讨论
            • “学而时习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学习方法?
            • “有朋自远方来”体现了怎样的人际交往之道?
            • “人不知而不愠”反映了一种怎样的品德修养?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个小组围绕一个问题展开深入探讨,然后推选一名代表发言。
          2. 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 关于学习方法
              • 第一小组代表发言:“学而时习之”强调了学习要注重及时复习,我们学习新知识后,只有按时温习,才能加深记忆,巩固所学内容,比如我们学习数学公式,如果不及时复习,很快就会忘记,就无法运用公式解题,及时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 教师总结:非常好,这位同学结合实际例子,深刻地阐述了“学而时习之”所蕴含的学习方法,及时复习能让我们温故而知新,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 关于人际交往
              • 第二小组代表发言:“有朋自远方来”体现了一种对朋友的欢迎和喜悦之情,当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我们可以相互交流、切磋学问,共同进步,这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热情友善,珍惜朋友之间的情谊。
              • 教师引导:没错,朋友是我们人生中的宝贵财富,与朋友相处,不仅能收获快乐,还能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主动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呢?
              • 学生自由发言:可以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在共同的兴趣爱好中结识朋友;也可以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结识有爱心、有责任感的朋友……
            • 关于品德修养
              • 第三小组代表发言:“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了一种宽容豁达的品德修养,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不生气、不恼怒,这需要我们有一颗大度的心,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别人误解自己的情况,如果我们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就能避免很多矛盾和冲突,保持良好的心态。
              • 教师拓展:同学们说得很对。“人不知而不愠”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古往今来,很多仁人志士都具备这种品质,孔子一生周游列国,虽未被重用,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怨天尤人,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会宽容他人,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 联系生活,拓展思考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三句话的理解和感悟。
              • 学生A: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每天都会花时间背诵单词和课文,及时复习,这样我的英语成绩提高了很多,这就是“学而时习之”带给我的收获。
              • 学生B:我喜欢画画,经常会参加一些绘画比赛,在比赛中,我结识了很多来自不同地方的画友,我们相互交流、学习,共同进步,这让我感受到了“有朋自远方来”的快乐。
              • 学生C:有一次,我在学校帮助一位同学解决了数学难题,可他却没有对我表示感谢,当时我心里有点失落,但想起“人不知而不愠”,我就释然了,后来,我们成了好朋友,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宽容的力量。

              (六)朗读背诵,积累语言(10分钟)

              1. 朗读巩固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文章内容和哲理的理解。(全班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
              2. 背诵指导同学们,在朗读的基础上,我们来尝试背诵课文,老师教大家一些背诵方法,我们可以按照文章的逻辑顺序,先记住每一句的大意,然后一句一句地背诵,先记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理解其意思是学习后按时复习很愉快,然后反复朗读这一句,直到熟练背诵,接着再背诵下一句,依次类推,大家可以先自己小声背诵,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3. 学生背诵请同学们开始背诵,看谁能最快最准确地背下来。(学生自由背诵,教师巡视指导)
              4. 检查背诵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背诵成果?(指名背诵,进行评价和鼓励)

              (七)课堂小结(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论语·学而时习之》,通过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和句子的翻译,还深入体会了孔子所倡导的学习方法、人际交往之道和品德修养,希望大家能将这些道理铭记于心,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不断思考、实践,努力提升自己,相信《论语》这部经典著作会伴随我们成长,为我们的人生指引方向🌟

              (八)布置作业(2分钟)

              1. 背诵并默写《论语·学而时习之》。
              2. 以“我对‘学而时习之’的理解”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阐述自己对这句话的认识和体会。

              教学资源

              1. 教材《论语》原文及注释。
              2. 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朗读音频、视频,相关图片、故事等资料。
              3. 辅助工具书,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论语译注》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论语·学而时习之》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诵读、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哲理时,可以让更多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领略经典文化的魅力。

              标签: #论语学而时习之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