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诗意栖居,聆听鸟鸣涧中的自然之音—鸟鸣涧教学设计

jiayaozb.com32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鸟鸣涧》。
  •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意境,感受诗人王维笔下静谧空灵的山间春夜之景。
  • 掌握诗歌中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1.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培养语感。
  • 借助注释、译文和多媒体辅助,理解诗歌大意,品味诗歌意境。
  • 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诗歌表现手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能力。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怀。
  • 引导学生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提升审美情趣和精神境界。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描绘的空灵静谧的意境。
  • 体会诗歌中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1. 教学难点
  • 深入领会诗人借景所传达出的心境,感悟诗歌的深层意蕴。
  • 引导学生在现代生活背景下,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宁静之美,并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滋养。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诗歌描绘的画面,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深层意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先请大家闭上眼睛,竖起耳朵,仔细聆听一段声音。(播放一段清脆悦耳的鸟鸣声)

怎么样,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呀?(鸟鸣声)对,那是鸟儿欢快的歌声,在大自然中,鸟儿的歌声是非常美妙的,它们常常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快乐和惊喜,那你们想一想,当我们身处一个幽静的山谷中,周围一片寂静,突然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你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呀,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鸟鸣涧》,就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美妙的画面,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王维的脚步,走进那幽静的山间,去聆听那鸟鸣声声,感受那份独特的宁静与美好。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同学们,《鸟鸣涧》的作者王维可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诗人,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诗人,王维的诗大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他的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他不仅擅长写诗,还精通音乐、绘画、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这首《鸟鸣涧》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当时的王维与好友裴迪同住在辋川别业,辋川景色优美,山水环绕,王维在这里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他常常与裴迪一起游山玩水,吟诗作画,这首诗就是王维在一个春天的夜晚,置身于辋川别业的山间时创作的,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间春夜的宁静和灵动,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7分钟)

  1. 教师范读同学们,现在老师先来给大家范读这首诗,大家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字音的准确和诗句的节奏。(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鸟鸣涧》)
  2. 学生跟读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节奏,小声地跟读一遍。
  3. 学生自由朗读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这首诗,读上几遍,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4. 指名朗读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给大家朗读一下这首诗呢?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读得是否正确、流利。(指名学生朗读,教师及时纠正读音和节奏方面的问题)
  5. 全班齐读好,现在让我们全班同学一起齐读这首诗,读出诗歌的韵味。

(四)理解诗句,体会意境(12分钟)

  1.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大意同学们,诗歌读通顺了,接下来我们就要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请大家对照课++释,自己试着翻译一下这首诗,看看每一句诗是什么意思,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做上标记。(学生自主翻译,教师巡视指导)
  2. 小组交流讨论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翻译的诗句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一下,互相检查,看看有没有不准确或者不完整的地方,大家可以一起探讨疑难问题,争取把每一句诗都理解透彻。(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
  3. 全班交流汇报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对诗句的理解呢?(小组代表发言,逐句翻译诗句,教师适时补充讲解,重点讲解“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中“闲”和“空”的含义,以及“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画面)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里的“闲”是清闲、闲适的意思,诗人王维在这个宁静的夜晚,心境闲适,所以他能感受到桂花轻轻飘落。“夜静春山空”描绘出夜晚的寂静,春天的山间一片空旷,没有一丝喧嚣,在这寂静的氛围中,桂花悄然落下,更衬托出环境的清幽。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亮升起,明亮的月光打破了山间的寂静,惊醒了栖息在树上的鸟儿,它们不时地在春天的山涧中鸣叫,这清脆的鸟鸣声又进一步衬托出了夜晚山林的静谧。

体会诗歌意境同学们,理解了诗句的意思,我们再来深入体会一下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一幅画面:在一个春天的夜晚,山间一片寂静,没有一丝声响,一轮明月缓缓升起,月光洒在山间的桂花树上,一朵朵桂花悄然飘落,突然,月亮的光芒惊动了栖息在树上的鸟儿,它们在山涧中不时地啼叫着,整个画面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引导学生用词语描述,如静谧、空灵、清幽等)

(五)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诗歌妙处(8分钟)

  1. 小组合作探究同学们,这首诗短短二十个字,却为我们展现了如此美妙的意境,大家想一想,诗人是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达到这种效果的呢?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从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讨论)
  2. 全班交流分享哪个小组发现了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呢?快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归纳)这首诗运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诗人通过描写桂花飘落、月出惊鸟、鸟鸣山涧等动态的景象,来衬托出山间夜晚的寂静,这种以动衬静的手法,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山间的宁静与空灵,比直接描写静景更具艺术感染力。“人闲桂花落”,桂花飘落本是极细微的动作,但在寂静的夜晚却能被诗人敏锐地捕捉到,更突出了环境的静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亮升起的动态和鸟儿受惊鸣叫的声音,打破了原本的寂静,但却让这份寂静显得更加深沉,仿佛整个山间都沉浸在一种如梦如幻的宁静之中。

(六)拓展延伸,感悟宁静之美(5分钟)

  1. 联系生活实际同学们,我们学习这首诗,不仅仅是为了欣赏它的文字和意境,更重要的是要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在我们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到处都是喧嚣和忙碌,我们很少有机会去感受这份宁静与美好,那你们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在生活中找到像诗中那样的宁静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由发言,如在繁忙的学习或工作之余,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独处,听听音乐,看看书;在周末去郊外散步,亲近大自然等)
  2. 对比现代生活现在让我们来对比一下现代生活和诗中的宁静世界,在现代城市中,到处是车水马龙的嘈杂声,人们行色匆匆,为了生活和梦想奔波忙碌,而在王维笔下的山间春夜,一切都是那么宁静、和谐,同学们,你们更喜欢哪种生活状态呢?为什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宁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七)课堂小结(3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王维的《鸟鸣涧》,通过这首诗,我们感受到了山间春夜的静谧空灵之美,体会了诗人以动衬静的高超表现手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多去亲近自然,寻找那份内心的宁静,也希望这首诗能像一颗种子,在你们心中种下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让你们在诗词的海洋中不断遨游,汲取更多的文化养分。

(八)布置作业(2分钟)

  1. 背诵并默写《鸟鸣涧》。
  2. 请同学们仿照《鸟鸣涧》的意境,写一篇短文,描绘自己心中的宁静之景,字数在200字左右。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鸟鸣涧》这首诗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朗读活动,对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有了较好的把握,在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诗歌所传达的心境以及将诗歌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感悟,让学生在诗歌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和思维启发,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

标签: #《鸟鸣涧》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