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让学生了解快板这一传统曲艺形式,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
- 通过学习快板的基本节奏型,提高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和音乐表现力,增强学生的协调能力和自信心。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快板表演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掌握快板的基本持板方法和常见节奏型,如:[××|×××|××××|]、[×××|×××|××××|]等。
- 能够准确、流畅地运用所学节奏型进行快板练习,培养稳定的节奏感。
-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在快板演奏中把握好节奏的轻重缓急,体现出快板的韵律特点,使表演更具感染力。
-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在掌握基本节奏型的基础上进行节奏变化和组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快板的历史、特点、基本持板方法和节奏型等知识,让学生对快板有初步的认识。
- 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快板的演奏技巧和节奏变化,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快板的魅力,便于学生模仿学习。
-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熟悉和掌握快板的基本节奏型,提高演奏水平,练习过程中,采用个人练习、小组练习和集体练习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 游戏法:将节奏学习与游戏相结合,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节奏接龙游戏、节奏问答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节奏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快板表演作品,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让学生学会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 播放一段精彩的快板表演视频,如《玲珑塔》,让学生欣赏。
- 提问学生:“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表演是什么形式呀?你们觉得有趣吗?”引导学生积极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快板。
- 介绍快板的历史渊源:快板是一种传统的说唱艺术形式,起源于宋代,最初是为了配合艺人说书而产生的一种伴奏乐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快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 讲解快板的特点:快板以其节奏明快、语言生动、表演活泼等特点,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可以叙事、抒情、说理,通过演员的说唱和表演,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
- 展示快板的实物,介绍快板的结构和基本持板方法:快板由两块竹板组成,分为大板和小板,大板较大,通常用右手持握;小板较小,用左手持握,持板时,大板在下,小板在上,两板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音,教师亲自示范正确的持板方法,并让学生模仿练习。
- 教师示范讲解基本节奏型:
- [××|×××|××××|]:这是一种常见的快板节奏型,念法为“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教师边念边用快板演示,让学生感受节奏的强弱变化。
- [×××|×××|××××|]:念法为“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同样进行示范演示。
-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节奏型的模仿练习:
- 先让学生空手模仿打节奏,熟悉节奏型的念法和韵律。
- 然后让学生拿起快板,按照节奏型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持板姿势和节奏错误。
- 节奏型巩固练习:
- 采用节奏接龙的游戏方式,让学生依次说出或打出所学的节奏型,一个接一个,看谁反应快、节奏准。
- 进行节奏问答游戏,教师打出一种节奏型,让学生快速回答出该节奏型的念法;或者教师说出节奏型的念法,让学生用快板打出相应的节奏,通过游戏,加深学生对节奏型的记忆和理解。
-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基本节奏型进行组合:
- [××|×××|××××|]+[×××|×××|××××|]=[××|×××|××××|×××|×××|××××|]
- 让学生尝试自己进行节奏组合,发挥创意,创造出不同的节奏序列。
- 小组合作创作:
-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 - 5人,每个小组围绕一个主题(如:校园生活、美丽的春天、快乐的节日等),利用所学的节奏型和自己创作的节奏组合,共同创作一段快板节奏表演。
- 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打节奏,有的负责编写台词(可以是简单的顺口溜或儿歌),有的负责组织排练,教师巡回各小组,给予指导和建议,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 各小组展示创作成果:
- 每个小组依次上台展示自己创作的快板节奏表演,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和观看,并给予掌声鼓励。
- 展示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节奏的准确性、创意性、团队协作等方面,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
- 选择一首简单的快板曲目,如《数蛤蟆》,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
- 先逐句教唱歌曲的歌词,让学生熟悉歌词内容。
- 然后按照歌曲的节奏,用快板为歌曲伴奏,教师示范演唱和伴奏的配合,让学生感受如何将快板与演唱完美结合。
- 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实践:
-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担任主唱,其他成员用快板为其伴奏,小组内成员相互配合,进行多次排练。
- 各小组轮流上台进行表演,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和其他小组的学生作为观众,认真观看表演,并给予鼓励和评价。
- 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如:学到了哪些快板知识和节奏型,在小组合作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通过表演实践有什么感受等。
-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快板的历史、特点、基本持板方法、节奏型学习、节奏组合与创作以及表演实践等方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表扬学生的积极参与、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快板,感受节奏的魅力,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 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更多的快板曲目,自主学习和练习,提高快板演奏水平。
- 组织快板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交流和展示快板才艺。
- 引导学生将快板表演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如舞蹈、朗诵等,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二)快板知识讲解(10分钟)
(三)节奏型学习(20分钟)
(四)节奏组合与创作(15分钟)
(五)快板表演实践(10分钟)
(六)课堂总结(5分钟)
教学延伸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走进快板的世界,感受节奏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和创新能力。🎵🎶让快板这一传统艺术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你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标签: #儿童快板节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