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题西林壁》,了解作者苏轼及其生平事迹,掌握诗歌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写、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诗歌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理解诗歌内容。
难点:通过诗歌理解作者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导入
(1)教师出示苏轼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2)播放《题西林壁》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诗歌学习
(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3)让学生默写诗歌,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诗歌讨论
(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诗歌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②作者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③诗歌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总结与拓展
(1)教师总结诗歌的主题和写作手法,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诗歌中的美景和生活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题西林壁》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苏轼的生平事迹,掌握了诗歌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在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提高了审美情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