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排列教学设计与反思,探索数学排列的奇妙世界

jiayaozb.com350

,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还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关键作用,排列作为排列组合中的基础概念,理解和掌握排列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对于后续学习组合以及二项式定理等内容至关重要,本次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排列的概念,掌握排列数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理解排列的概念,能正确判断一个问题是否为排列问题。
    • 掌握排列数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排列数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 在探究排列数公式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归纳、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排列概念的理解。
      • 排列数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2. 教学难点
      • 对排列概念中“顺序”的理解。
      • 排列数公式的灵活运用,特别是在解决较复杂的排列问题时,如何正确地确定元素和位置,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排列的概念、排列数公式等基础知识,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
      2. 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逐步深入理解排列的概念和排列数公式的推导过程。
      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 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展示问题情境:从甲、乙、丙 3 名同学中选出 2 名参加一项活动,1 名同学参加上午的活动,另 1 名同学参加下午的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2. 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鼓励他们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列出所有可能的选法。
      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通过列举法可以得到 6 种不同的选法,分别是(甲,乙)、(甲,丙)、(乙,甲)、(乙,丙)、(丙,甲)、(丙,乙),这里的顺序是很重要的,甲,乙)和(乙,甲)是两种不同的选法,因为参加上午活动的同学和参加下午活动的同学不同。

      (二)讲解新课

      1. 排列的概念
        • 结合上述问题情境,教师给出排列的定义: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 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 强调定义中的关键要素:
          • “n 个不同元素”:元素是互不相同的。
          • “取出 m 个元素”:m 要小于等于 n。
          • “一定的顺序”:这是排列的核心特征,顺序不同,排列就不同。
        • 举例说明:让学生判断以下问题是否为排列问题:
          • 从 1,2,3,4 这 4 个数中,任取 2 个数组成一个++,有多少种不同的++?(不是排列问题,因为++中的元素无序)
          • 从 1,2,3,4 这 4 个数中,任取 2 个数组成一个两位数,有多少种不同的两位数?(是排列问题,因为两位数有顺序之分)
        • 排列数的概念
          • 教师指出: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 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A_{n}^m)表示。
          • 结合前面的例子,说明(A_{3}^2 = 6)。
        • 排列数公式的推导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A{n}^m)呢?以(A{n}^3)为例,让学生尝试用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来推导。
          • 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进行总结:第 1 步,确定第 1 个位置的元素,有 n 种选法;第 2 步,确定第 2 个位置的元素,由于已经选了 1 个元素,所以有 n - 1 种选法;第 3 步,确定第 3 个位置的元素,此时已经选了 2 个元素,所以有 n - 2 种选法。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A_{n}^3 = n(n - 1)(n - 2))。
          • 进一步推广得到排列数公式:(A_{n}^m = n(n - 1)(n - 2)\cdots(n - m + 1)),n\in N^+),(m\in N),且(m\leq n)。
          • 说明公式的特点:公式右边是 m 个连续正整数的乘积,最大的因数是 n,最小的因数是 n - m + 1。

          (三)例题讲解

          例 1:计算(A{5}^3)。解:根据排列数公式(A{5}^3 = 5\times4\times3 = 60)。

          例 2:解方程(3A{x}^3 = 2A{x + 1}^2 + 6A_{x}^2)。解:由排列数公式可得:(3x(x - 1)(x - 2) = 2(x + 1)x + 6x(x - 1))(3x(x - 1)(x - 2) - 6x(x - 1) - 2x(x + 1) = 0)(3x(x - 1)[(x - 2) - 2] - 2x(x + 1) = 0)(3x(x - 1)(x - 4) - 2x(x + 1) = 0)(x[3(x - 1)(x - 4) - 2(x + 1)] = 0)(x(3x^2 - 15x + 12 - 2x - 2) = 0)(x(3x^2 - 17x + 10) = 0)(x(3x - 2)(x - 5) = 0)解得(x = 5)或(x = \frac{2}{3})(舍去),因为(x\in N^+)。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排列数公式的应用,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四)课堂练习

          1. 计算(A_{6}^4)。
          2. 已知(A_{n}^2 = 72),求 n 的值。
          3. 从 5 个人中选 3 个人排成一排,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点评,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排列的概念、排列数的概念、排列数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2. 强调重点:排列概念中“顺序”的理解,排列数公式的正确运用。
          3.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六)布置作业

          1. 书面作业:教材课后习题。
          2. 拓展作业:从生活中找一些排列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
            • 通过问题驱动法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顺利引出排列的概念,为后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在讲解排列数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较为深刻。
            • 例题讲解和课堂练习的设计具有针对性,能够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运用能力,通过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不足之处
            • 在讲解排列概念时,虽然通过多个例子让学生判断是否为排列问题,但部分学生对“顺序”的理解仍不够深入,导致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出现错误。
            • 在课堂练习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排列数公式的应用还不够熟练,尤其是在处理复杂问题时,不能准确地确定元素和位置,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个别小组的讨论不够积极,存在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
          3. 改进措施
            •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增加更多关于“顺序”理解的实例,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等方式,更加深刻地理解排列概念中“顺序”的重要性,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顺序”对结果的影响。
            • 针对学生对排列数公式应用不熟练的问题,要加强有针对性的练习,增加公式变形和综合应用的题目,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公式的各种应用情况,在讲解例题时,注重解题思路的引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加强对小组的组织和引导,明确每个学生的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及时关注小组讨论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我对排列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标签: #排列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简短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