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理解人的价值及其评价标准。
- 阐述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 明确如何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 能力目标
-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人生的能力。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使学生领悟实现人生价值的意义,激发学生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的热情,自觉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
-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体验人生的幸福与快乐,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 教学重点
- 理解人的价值及其评价标准。
-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 如何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 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特别是主观条件的重要性。
- 讲授法:系统讲解知识要点,确保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清晰的理解。
-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对重难点问题的理解。
-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人的价值(10分钟)
- 通过展示一些成功人士和普通劳动者的图片,提问学生: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是有价值的?引导学生思考人的价值的内涵。
- 讲解: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社会价值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自我价值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 举例说明:比如科学家袁隆平,他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社会价值极高;他也获得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认可与尊重,实现了自我价值。
-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0分钟)
- 展示一些不同价值观导致不同行为和结果的案例,如一些企业为追求利润而忽视环保,另一些企业则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价值观所起的作用。
- 讲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正确的价值观会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错误的价值观则会导致错误的行为。
- 引导学生思考:在自己的生活中,价值观是如何影响自己的行为和选择的?
-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10分钟)
-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 展示一些劳动场景的图片,如建筑工人辛勤劳作、教师在讲台上授课等,讲解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 强调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 分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指出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
- 举例说明:比如一个人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需要有良好的训练设施、教练指导等社会条件支持;个人也需要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 讲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比如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发愤著书,完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 强调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还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 在当今社会,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结合身边的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 有人认为,追求个人利益就是追求人生价值,你怎么看?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质疑,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深化对实现人生价值的理解。
-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人的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 强调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我们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以“我的人生价值追求”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阐述自己对人生价值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未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收集一位你敬佩的人物的事迹材料,分析他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下节课进行分享。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的视频片段,如张桂梅校长扎根贫困山区40多年,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帮助无数山区女孩改变命运的事迹。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物为什么能感动我们?他们的人生有什么特别之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实现人生的价值。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三)课堂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四)课堂小结(5分钟)
(五)课后作业(5分钟)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实现人生的价值这一主题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讨论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在教学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解还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举例说明,对于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帮助学生真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人生价值的追求方向,努力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希望这份教案对你有所帮助,你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标签: #实现人生的价值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