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能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和改写小数。
-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理解小数的性质。
- 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 难点
- 对小数性质归纳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个数,0.3 和 0.30,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 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相同点是都有数字 3,不同点是 0.3 是一位小数,0.30 是两位小数。
- 那它们的大小一样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究的内容——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 1
- 出示例 1 情境图:比较 0.1m、0.10m 和 0.100m 的大小。
- 提问:你认为这三个长度相等吗?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 小组汇报:
- 用单位换算的方法,因为 1dm = 10cm = 100mm,0.1m = 1dm,0.10m = 10cm,0.100m = 100mm,它们都表示同一段长度,0.1m = 0.10m = 0.100m。
- 借助直尺直观比较,在直尺上找到 0.1m、0.10m 和 0.100m 的位置,发现它们是重合的,从而得出 0.1m = 0.10m = 0.100m。
- 教师总结并板书:0.1m = 0.10m = 0.100m。
- 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相等的小数,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有什么变化?从右往左看呢🧐?
- 学生观察后回答: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添上了一个“0”和两个“0”;从右往左看,小数的末尾去掉了一个“0”和两个“0”,但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例 2
- 出示例 2:比较 0.3 和 0.30 的大小。
- 让学生先猜测一下它们的大小关系😏。
- 然后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画一画,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 学生汇报:
- 利用小数的意义,0.3 表示 3 个 0.1,0.30 表示 30 个 0.01,3 个 0.1 30 个 0.01,0.3 = 0.30。
- 根据小数的性质,0.3 是一位小数,0.30 是两位小数,在 0.3 的末尾添上一个“0”就变成了 0.30,小数的大小不变,0.3 = 0.30。
- 教师再次强调: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板书:小数的性质)
理解小数性质的内涵
- 提问:这里说的“小数的末尾”,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 学生举例回答,如 3.20 的末尾是“0”,2.1 的末尾不是“0”,如果在 2.1 末尾添“0”变成 2.10,大小才不变。
- 强调:只有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才会不变,其他位置的“0”不能随意增减哦😉。
(三)巩固练习
化简下面的小数
- 70 = 0.7
- 0900 = 105.09
- 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依据是什么🧐?(小数的性质)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 2 = 0.200
- 08 = 4.080
- 3 = 3.000
- 提问:改写时要注意什么🤔?(不能改变数的大小,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0”)
判断
- 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00 元 = 30 元。(√)
- 让学生说说错误的原因,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 学生回答:小数的性质,即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小数有这样一个重要的性质,还学会了运用它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灵活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五)布置作业
- 课本练习十第 3、4、5 题。
-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小数的性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小数的性质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实例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数的性质,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但在练习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对小数性质的应用还不够熟练,在判断和改写小数时容易出错,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加强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数的性质。
标签: #小数性质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