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让学生了解炼字的概念和作用。
- 学生能够掌握炼字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 培养学生对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关键字词的赏析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经典诗词和散文的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总结炼字的规律和方法。
- 组织课堂讨论和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感受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和意境,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
- 教学重点
- 掌握炼字的常见类型,如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
- 学会从遣词造句、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情感意境等角度赏析关键字词。
- 熟练运用炼字题的答题模板,准确规范地作答。
- 教学难点
- 能够深入理解关键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独特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 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对一些较为新颖或有争议的字词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赏析。
- 讲授法:系统讲解炼字的概念、类型、答题方法等基础知识,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框架。
- 示例分析法:选取大量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作品作为示例,通过详细分析其中的关键字词,让学生直观感受炼字的魅力和作用。
- 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问题,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启发,共同探讨炼字的规律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 练习法:安排适量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 炼字的概念炼字,就是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这些被锤炼的字往往是诗词中的“诗眼”或“词眼”,对整首诗或词的意境、情感、主旨起着关键的作用🧐。
- 炼字的常见类型
- 动词:动词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能够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动作、神态,展现事物的发展变化,使诗歌具有动态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将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吹拂后江南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仿佛看到了春天的色彩在眼前蔓延开来🌱。
- 形容词:形容词可以细腻地描绘事物的特征、性质,渲染环境氛围,烘托人物心情,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和“圆”,两个形容词准确地勾勒出了沙漠中孤烟的挺拔和黄河尽头落日的++,给人以震撼的视觉感受,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
- 副词:副词能够修饰动词、形容词,增强语言的表现力,突出某种情感或状态,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的“红”和“绿”,在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但也可以看作是副词对樱桃变红、芭蕉变绿这一动态过程的强调,生动地表现了时光流逝之快,以及词人对岁月匆匆的感慨😔。
- 数量词:数量词往往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它可以增强诗歌的准确性、形象性和感染力,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一行”,简单的数量词便勾勒出一幅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的画面,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三)示例分析(20分钟)
- 展示示例一《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提问:“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咽”和“冷”二字用得极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每组选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咽”字将泉声拟人化,仿佛泉声也因岩石的阻挡而发出低沉、呜咽之声,生动地表现了山路的幽深寂静;“冷”字不仅写出了青松在夕阳下的清冷色调,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这两个字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冷峻的意境,烘托出诗人对香积寺的向往以及内心的空灵澄澈🧘。2.展示示例二《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提问:“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句诗中,“遮”和“流”两个字有何妙处?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教师点评:“遮”字形象地写出了群山对江水的阻挡,仿佛群山有意要拦住江水,象征着南宋朝廷对恢复中原的阻挠;“流”字则强调了江水的奔腾不息,不可阻挡,暗示了抗金复国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这两个字形成鲜明对比,既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又透露出他对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念💪。
(四)答题方法总结(10分钟)
-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在赏析“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时,可以这样回答:“绿”在句中是“吹绿”的意思,诗人通过联想,描绘出春风吹拂后江南大地一片翠绿、生机勃勃的景象。“绿”字不仅写出了春天的色彩,更赋予了春天一种动态的生命力,烘托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急切想回到家乡的心情😘。
(五)课堂练习(10分钟)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题:
-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中的“一”字很妙,请赏析。2.《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换成“推”字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强调答题要点和注意事项。
(六)课堂小结(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高中炼字型题目的相关知识,通过对经典诗词和散文的分析,我们了解了炼字的概念、常见类型以及答题方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赏析文学作品中的关键字词,感受文字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七)布置作业(5分钟)
- 完成课后练习题中关于炼字的题目。
-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或现代诗,找出其中你认为最精妙的一个字,并进行赏析,字数不少于300字。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对炼字这一知识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从课堂反应来看,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练习,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赏析答题,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分析较复杂的炼字示例时,可能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更多关注和指导,在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时,可以进一步拓展思路,鼓励学生发表更多独特的见解,总体而言,本次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有提升的空间,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标签: #高中炼字型教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同学们,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不仅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在于其精妙绝伦的语言表达,炼字就是古人在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它能够使作品的语言更加精炼、生动,富有感染力,我们就一起来走进炼字的世界,领略文字的独特魅力😃。
请大家欣赏下面这首古诗:
《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提问:这首诗中哪个字用得最为精妙?为什么?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炼字型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