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班开展孔融让梨的教学活动,是一次充满意义与挑战的尝试,通过这次教学,我对幼儿品德教育与思维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教学活动开始前,我设定了几个关键目标,希望幼儿能理解孔融让梨故事所传达的谦让品德,学会在生活中运用谦让行为,同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幼儿达成了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能较为清晰地复述故事,并且知道要向孔融学习谦让,在角色扮演环节,许多幼儿积极参与,尝试表现出谦让行为,这让我看到了品德教育的初步成效😃。
教学方法的运用
采用故事讲述法引入,极大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他们沉浸在故事情节中,为后续理解谦让道理奠定了基础,提问互动法促使幼儿积极思考,如“孔融为什么要让梨呀?”激发了他们的思维活力,小组讨论法让幼儿相互交流想法,碰撞出思维火花,培养了合作与表达能力,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也存在不足,故事讲述时部分幼儿注意力分散,可能是讲述方式不够生动有趣,小组讨论时,个别幼儿过于活跃主导讨论,而部分幼儿参与度不高,这反映出我在组织讨论环节的引导还需加强🧐。
幼儿的反应与表现
幼儿们对孔融让梨的故事展现出浓厚兴趣,积极回答问题,想象力丰富,在讨论环节,有的幼儿说:“我也要像孔融一样,把好吃的先给弟弟妹妹。”体现出他们对谦让品德的认同,但也有幼儿提出疑问:“孔融把大的梨都让给别人,自己会不会不够吃呀?”这反映出幼儿独特的思维视角,让我意识到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和引导他们的个性化思考🤔。
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
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时间把控方面,故事讲述和讨论环节花费时间较多,导致后面的实践活动有些仓促,这提醒我要更加精准地规划各环节时间,幼儿理解能力差异也带来挑战,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部分幼儿理解困难,我及时调整方式,用更简单易懂的语言和举例来解释,帮助他们跟上教学节奏😟。
改进措施与后续计划
为改进教学,下次会优化故事讲述方式,增加动作、表情和音效,让故事更生动,加强小组讨论组织引导,提前明确规则,鼓励每个幼儿参与,在时间管理上,制作详细时间表并严格执行,后续计划开展更多品德教育活动,如绘本阅读、情景模拟等,巩固幼儿的品德认知与行为习惯,持续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思维能力,让品德教育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
标签: #孔融让梨教学反思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