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无忧无虑”“任凭”“贪玩”等。
- 了解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 能够概括文章围绕猫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生动、准确的语言,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细致观察的习惯。
- 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材分析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本文通过细致、生动地描写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 文本结构文章结构清晰,先总述猫的性格古怪,再分别从“老实”与“贪玩”、“贪玩”与“尽职”、“胆小”与“勇猛”等看似矛盾的方面具体描写猫的性格特点,最后写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这种总分总的结构,便于学生把握文章脉络。
- 语言特色老舍先生的语言极具特色,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如“在你写稿子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将猫的脚印比作小梅花,既写出了猫的可爱,又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又如“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要求给抓痒,或是在你写稿子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通过“蹭”“伸脖儿”等动作描写,把猫的温柔可亲刻画得淋漓尽致。
- 人文内涵本文不仅让学生了解猫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生活的意识,文中对猫的细致描写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入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猫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细致的观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如何品味作者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还需要进一步引导,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探究学习,但在合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分工不明确、讨论不深入等问题。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理解猫的性格特点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 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法,体会语言的生动性。
- 教学难点
- 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并将这种情感通过朗读和语言表达出来。
-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教学方法
- 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 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文章的重点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 播放一段猫的可爱视频,视频中猫有的在追逐玩具,有的在睡觉,有的在撒娇……让学生仔细观察猫的各种神态和动作。
- 视频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动物呀?你们喜欢猫吗?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所知道的关于猫的趣事吗?”(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与猫的故事或对猫的印象)
- 引出课题:“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他笔下的猫,看看他眼中的猫是怎样的。”(板书课题: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 出示生字词:无忧无虑、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解闷、勇猛、满月、淘气、跌倒。
- 指名认读,正音。“屏”是多音字,在这里读“bǐng”,提醒学生注意读音。
-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无忧无虑”,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体会猫没有烦恼、自由自在的状态;用动作演示“屏息凝视”,让学生模仿猫专注的样子,从而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
- 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猫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猫的性格古怪、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学习猫的性格古怪部分
- 自由朗读第1 - 3自然段,思考:猫的性格古怪体现在哪些方面?
-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引导概括出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既胆小又勇猛的特点。
- 重点研读“老实”与“贪玩”这对看似矛盾的特点。
- 出示句子:“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 引导学生对比“老实”和“贪玩”的表现,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 让学生模仿猫“老实”和“贪玩”的样子,进行表演,加深对这两个特点的理解。
- 用同样的方法研读“贪玩”与“尽职”、“胆小”与“勇猛”这两对特点,研读“贪玩”与“尽职”时,出示句子“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让学生通过圈画关键词“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不可”,体会猫的尽职。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猫性格古怪的部分,读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学习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部分
- 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满月小猫有哪些淘气可爱的表现?
-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腿脚不稳、耍个没完没了、摔跟头、撞疼了也不哭、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
- 出示句子:“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
-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小猫动作的词语,如“耍”“摔”“跑”“跌”“撞”等,体会小猫的活泼好动。
- 让学生想象小猫玩耍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进一步感受小猫的淘气可爱。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读出小猫的活泼可爱。
(四)体会情感,总结写法
体会作者情感
- 引导学生思考: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如作者用“小梅花”来形容猫的脚印,把猫当作人来写,赋予猫人的情感和动作等,都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
- 让学生带着喜爱之情再次朗读全文,感受作者与猫之间的亲密情感。
总结写法
-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思考作者是如何把猫写得如此生动有趣的。
-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写作方法:
- 细致观察: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才准确地写出了猫的各种特点。
- 运用对比:如将猫的“老实”与“贪玩”、“贪玩”与“尽职”等进行对比,突出猫的性格特点。
- 拟人手法:把猫当作人来写,赋予猫人的情感和动作,使猫更加生动形象。
- 语言生动:使用了如“小梅花”“无忧无虑”“屏息凝视”等生动的词语,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五)拓展延伸
-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动物,仿照课文的写法,用一段话描述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
- 推荐阅读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如《母鸡》《骆驼祥子》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老舍先生的语言魅力。
(六)课堂小结
-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猫的性格特点、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表达的情感。
- 再次强调观察和写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七)布置作业
-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写一篇短文,要求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字数不少于300字。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猫的特点有了深入了解,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视频导入、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加深入地感受作者与猫之间的情感联系,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标签: #教学设计猫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