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让学生准确阐述灌肠的目的、适应证、禁忌证。
- 详细说明不同灌肠溶液的种类、作用及选择依据。
- 清晰描述灌肠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 能力目标
- 学生能够在模拟人上熟练、规范地进行灌肠操作。
- 培养学生观察病情变化及正确处理灌肠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 提升学生与患者有效沟通,做好灌肠前解释和灌肠后护理的沟通能力。
- 情感目标
- 增强学生对护理工作严谨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职业责任感。
- 激发学生对专业技能学习的热情,树立关爱患者的人文关怀理念。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灌肠的操作流程,包括准备工作、肛管插入深度、灌肠液的流速及量等。
- 灌肠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沟通技巧。
- 教学难点
- 根据患者不同情况正确选择灌肠溶液及确定灌肠液的量。
- 如何在操作中体现人文关怀,减轻患者的紧张和不适。
教学方法
- 讲授法:讲解灌肠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形成初步认知。
- 演示法:教师在模拟人上进行规范的灌肠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操作过程。
- 小组练习法:学生分组在模拟人上练习灌肠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 课程导入(5 分钟)
- 展示一个因肠梗阻患者腹痛、腹胀,急需灌肠缓解症状的案例视频。
- 提问学生:如果你是护士,面对这样的患者,你会怎么做?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护士灌肠。
- 知识讲解(15 分钟)
- 利用 PPT 详细讲解灌肠的目的,如清洁肠道、解除便秘、减轻中毒等。
- 介绍灌肠的适应证,如术前肠道准备、结肠镜检查前准备等;禁忌证,如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等。
- 展示不同灌肠溶液的图片,讲解其种类(如 0.1% - 0.2%肥皂水、生理盐水等)、作用及选择依据。
- 操作演示(20 分钟)
- 教师在模拟人上进行灌肠操作演示,边操作边讲解操作步骤:
- 准备用物:治疗盘内备灌肠筒、肛管、润滑剂、棉签、弯盘、卫生纸、橡胶单、治疗巾、水温计、便盆、屏风等。
- 核对患者,解释灌肠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配合。
-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暴露臀部,注意保暖。
- 挂灌肠筒于输液架上,液面距++ 40 - 60cm。
- 润滑肛管前端,排气后夹紧肛管。
- 轻轻插入肛管 7 - 10cm,松开夹子,使溶液缓慢流入。
- 观察患者反应,如患者有便意,可适当降低灌肠筒高度,减慢流速,并嘱患者深呼吸。
- 待溶液即将流完时,夹紧肛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轻轻拔出,放入弯盘内。
- 协助患者平卧,保留 5 - 10 分钟后再排便。
- 清理用物,记录灌肠情况。
- 小组练习(25 分钟)
-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配备模拟人。
- 学生按照教师演示的步骤进行灌肠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如肛管插入深度不当、灌肠液流速过快等。
- 强调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无菌原则、保护患者隐私等。
- 案例分析(15 分钟)
- 给出不同的临床案例,如一位老年患者灌肠时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慌等症状。
- 让学生分组讨论: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 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分析原因,讲解正确的处理方法,如立即停止灌肠,通知医生,给予患者适当的卧位,监测生命体征等。
- 课堂总结(5 分钟)
- 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灌肠的目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 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强调重点和难点内容,强化学生记忆。
- 课后作业(5 分钟)
-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解灌肠的相关知识,并模拟操作一次。
- 思考如果遇到患者拒绝灌肠,应该如何沟通和处理?
教学评价
-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学习态度、小组协作能力等,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 操作技能评价:依据操作评分标准,对学生的灌肠操作进行考核,包括操作流程的规范性、熟练程度、无菌观念、人文关怀等方面,给出具体的评分和反馈。
- 作业评价:认真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集中讲解,通过这样全面、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对护士灌肠技能的掌握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护理工作的严谨性和重要性,真正实现从知识到技能、从技能到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标签: #护士灌肠教学设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