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理解《扬州慢》的诗词内涵,感受其描绘的历史沧桑与情感意境。
- 熟练掌握与《扬州慢》相契合的音乐元素,如旋律风格、节奏特点、和声运用等,准确演唱或演奏相关音乐作品。
- 学会运用音乐的表现手段,如力度、速度、音色等,生动诠释《扬州慢》的情感基调。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聆听、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理解和分析能力。
- 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与表演实践,锻炼其团队协作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 借助跨学科学习,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其综合素养。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和传统音乐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珍视历史文化遗产、关注社会变迁的人文情怀。
- 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感悟人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深入理解《扬州慢》的诗词意境,把握其情感脉络。
- 准确把握与诗词相匹配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实现音乐与诗词的完美融合。
- 能够流畅、富有感情地演唱或演奏《扬州慢》相关音乐作品。
- 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音乐手段细腻地表达诗词中的复杂情感,使音乐成为诗词情感的生动载体。
- 启发学生在音乐创作与表演中展现独特的艺术个性,同时又能遵循《扬州慢》的整体风格。
- 帮助学生克服对古典诗词和传统音乐的陌生感,激发其主动探索和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
- 讲授法:讲解《扬州慢》的诗词背景、作者生平、音乐相关知识等,为学生的学习搭建知识框架。
- 欣赏法:通过聆听经典的《扬州慢》音乐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其音乐魅力,培养音乐感知能力。
-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诗词的理解、音乐的表现等问题展开讨论,激发思维碰撞,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 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演奏或进行音乐创作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音乐技能和表现方法。
- 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演唱、演奏、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播放一段扬州瘦西湖的美丽风光视频,配以轻柔舒缓的古典音乐,如古筝曲《渔舟唱晚》。
- 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扬州瘦西湖的美景,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充满了诗意与韵味,让我们一同走进一首描绘扬州昔日繁华与如今沧桑的经典词作——《扬州慢》,感受它独特的魅力。
简要介绍作者姜夔及《扬州慢》的创作背景。
-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一生漂泊,他在路过扬州时,目睹了这座城市历经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心中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扬州慢》,它不仅是一首诗词佳作,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二)诗词讲解(10分钟)
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诵《扬州慢》,要求读音准确,节奏把握得当。
-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逐句讲解诗词大意,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意象和情感。
-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描绘了扬州曾经作为著名都市的繁华。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通过今昔对比,展现了扬州战后的荒凉。
-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战争给扬州带来的创伤。
-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索的氛围。
-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借杜牧的典故,表达对扬州昔日繁华不再的感慨。
-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以景结情,寄托了无尽的哀思。
(三)音乐欣赏(15分钟)
播放一首经典的《扬州慢》音乐作品,如采用古曲改编的版本,让学生安静聆听,同时引导他们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
- 同学们,在聆听的过程中,思考一下音乐是如何表现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的。
欣赏完毕,组织学生分享聆听感受。
- 你从音乐中听到了怎样的节奏特点?它给你什么样的情绪体验?
- 旋律的起伏变化让你联想到了诗词中的哪些画面?
再次播放音乐,教师结合诗词进行细致的音乐分析。
- 音乐开始时可能用缓慢、低沉的旋律来表现扬州昔日繁华不再的沧桑感,就像诗词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所描绘的画面。
- 节奏上或许会有一些顿挫,象征着战争的创伤,如同“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所传达的情感。
- 和声的运用可能较为黯淡,强化了整首曲子的凄凉氛围,对应着诗词中“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的意境。
(四)音乐创作与实践(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扬州慢》中的一段诗词,尝试为其创作简单的旋律。
- 可以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如五声音阶、民族调式等,结合诗词的情感和节奏特点进行创作。
小组内成员分工协作,有人负责旋律创作,有人负责节奏编排,有人负责歌词演唱设计等。
-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提醒他们注意音乐与诗词的契合度。
各小组展示创作成果,其他小组进行欣赏和评价,包括旋律的美感、与诗词情感的匹配度、团队协作情况等。
-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给予肯定和建议。
(五)演唱与演奏实践(15分钟)
教师示范演唱《扬州慢》,注意发声方法、情感表达和节奏把握。
- 同学们,跟我一起感受一下如何用歌声来诠释这首作品。
- 学生跟随教师逐句学唱,教师及时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演唱的速度、力度、音色等进行调整,以更好地表现诗词的情感。
- 在表现“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时,可以适当放慢速度,用稍强的力度突出战争的残酷。
对于有器乐演奏特长的学生,鼓励他们选择合适的乐器,如古筝、二胡等,为《扬州慢》进行配乐演奏。
- 可以是简单的旋律伴奏,也可以是根据诗词意境进行的即兴创作演奏。
(六)课堂总结(5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扬州慢》的诗词内涵、音乐特点、创作与实践成果等。
-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多种方式深入学习了《扬州慢》,从诗词的理解到音乐的欣赏,再到创作与实践,大家都表现得非常出色。
强调古典诗词与传统音乐相结合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更多优秀的古典文化作品,感受其中的魅力。
- 《扬州慢》只是中国古典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挖掘,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我们手中传承和发扬。
再次播放《扬州慢》的音乐,全体师生共同沉浸在音乐与诗词交融的美妙氛围中,结束本节课。🎵
教学延伸
- 组织学生开展《扬州慢》音乐作品音乐会,邀请其他班级同学观看,进一步展示学习成果。
- 引导学生收集其他与扬州相关的古典诗词和音乐作品,进行比较欣赏,加深对地域文化与音乐关系的理解。
- 鼓励学生尝试将《扬州慢》改编成小型的音乐舞台剧,综合运用音乐、表演、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其丰富的内涵。
标签: #扬州慢音乐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