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举杯祝福教学设计

jiayaozb.com460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体会《举杯祝福》所表达的欢乐情感,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
  2. 通过聆听、哼唱、分析等活动,让学生了解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包括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
  3. 能够准确地哼唱歌曲的主旋律,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和节奏变化,增强学生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力。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创编舞蹈动作、歌词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 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熟悉歌曲《举杯祝福》的旋律和节奏。
    • 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出蒙古族人民热情豪爽的性格特点。
  2. 难点
    • 体会蒙古族音乐中独特的韵味,准确把握歌曲中的装饰音和节奏变化,如切分节奏等,并用歌声表现出来。
    •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发挥创造力,深入理解歌曲内涵,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讲解蒙古族的文化习俗、音乐特点以及歌曲《举杯祝福》的创作背景等知识,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2. 欣赏法:引导学生聆听歌曲《举杯祝福》的音频和视频,让他们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3. 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歌曲,展示正确的发声方法、节奏把握和情感表达,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和模仿。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蒙古族音乐的特点、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等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5.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哼唱、跟唱、分组演唱等方式进行歌曲练习,巩固所学的演唱技巧,提高演唱水平。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 播放一段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的热闹视频,视频中展示蒙古族的传统服饰、赛马、摔跤等活动场景,同时播放欢快的蒙古族音乐作为背景音乐。
      • 提问学生:“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是哪个民族的活动呀?你们对蒙古族还有哪些了解呢?”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蒙古族的知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蒙古族歌曲《举杯祝福》。
    2. 新授(20分钟)
      • 介绍蒙古族文化:运用PPT展示蒙古族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图片,结合简洁的文字介绍,向学生讲解蒙古族是一个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魅力,蒙古族的传统乐器马头琴,其音色悠扬、深沉,富有草原特色;还有蒙古族的长调民歌,旋律悠长、节奏自由,常常表达着牧民对草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 欣赏歌曲《举杯祝福》
        • 初次聆听歌曲,让学生闭上眼睛安静地感受,思考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听完后,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用词语描述歌曲的速度(中速稍快)和情绪(欢快、热烈)。
        • 再次聆听歌曲,同时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轻轻晃动身体,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提问学生:“歌曲中有没有特别的节奏型让你们印象深刻呢?”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的切分节奏等,并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和体会。
      • 分析歌曲特点
        • 引导学生观察歌曲的旋律,分析其起伏特点,提问:“旋律是比较平稳还是有很多起伏变化呢?”让学生感受旋律的上扬和下行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 讲解歌曲的歌词,让学生理解歌词中所表达的祝福之情。“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我可爱的家乡令人神往”描绘了美丽的草原家乡;“杯中洒满了醇香的奶酒,让我们共同举杯祝愿”表达了人们举杯祝福的欢乐场景。
      • 教师范唱:教师富有感情地范唱歌曲《举杯祝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韵味,在范唱过程中,注意展示正确的发声方法、装饰音的处理以及节奏的把握,如“金杯银杯斟满酒”中“斟满酒”的装饰音要唱得轻巧、灵动。
      • 学唱歌曲(15分钟)
        • 分段教唱
          • 先教唱歌曲的第一段,一句一句地教唱,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歌声哼唱,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错误。“手捧哈达献给亲人”中“哈达”的发音要准确,“献”字的节奏要把握好。
          • 教唱过程中,通过钢琴伴奏为学生提供稳定的音高支持,同时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走向,用手势辅助学生理解音的高低变化。
          • 教唱完第一段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哼唱几遍,然后分组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 用同样的方法教唱第二段和第三段,让学生逐步熟悉整首歌曲。
        • 完整演唱:组织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用钢琴为学生伴奏,在演唱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气息的运用、声音的连贯以及情感的表达,引导学生唱出欢快、热烈的感觉,表现出蒙古族人民豪爽的性格特点。
        • 分组演唱: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分组演唱比赛,每个小组演唱完后,其他小组进行评价,从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打分,最后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 拓展与创作(10分钟)
          • 舞蹈创编: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为《举杯祝福》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尝试,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共同完善舞蹈动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蒙古族的舞蹈元素融入其中,如抖肩、翻腕等动作,每个小组推选代表进行舞蹈展示,其他小组进行欣赏和评价。
          • 歌词创编: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祝福之情,为歌曲创编新的歌词,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小组创编的歌词,教师对学生的创编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 课堂小结(5分钟)
          •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蒙古族的文化习俗、歌曲《举杯祝福》的特点、演唱技巧以及同学们在拓展与创作活动中的表现等。
          • 再次强调多元文化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蒙古族音乐以及其他少数民族音乐,了解更多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感受音乐世界的丰富多彩。
          • 全体学生再次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举杯祝福》,在欢快的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教学资源

          1. 《举杯祝福》的音乐音频和视频。
          2. 蒙古族文化的相关图片、文字资料以及PPT课件。
          3. 钢琴。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充分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魅力,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高音乐素养,增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标签: #《举杯祝福》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