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端午粽教学设计与反思

jiayaozb.com44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端、粽”等 13 个生字,会写“午、节”等 7 个字。
  •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知道粽子的样子、味道和由来。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 借助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粽子的相关知识。
  1. 教学难点
  • 体会文中蕴含的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 分钟)

  1. 播放一段人们庆祝端午节的视频,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引出课题:端午粽)
  2. 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认读“端、午、粽”三个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 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小组赛读。
  • 去掉拼音,指名认读,男女赛读。
  • 利用“摘粽子”游戏巩固识字。(将生字写在粽子形状的卡片上,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上台摘下自己认识的生字并大声认读)
  1.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思考:课文围绕端午粽写了哪些内容?
  2. 交流汇报,教师总结:课文写了外婆包的端午粽的样子、味道以及端午粽的由来。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 分钟)

学习第一自然段

  •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端午节是在什么时候?
  •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端午节是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
  •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端午节的其他习俗,如赛龙舟、挂艾草等。

学习第二自然段

  •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粽子实物,结合课文内容描述粽子的样子: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 指导学生用“……是……是……是……”的句式说话,描述自己喜欢的食物。
  • 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学生跟读,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互相评价。

学习第三自然段

  • 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粽子的味道如何?
  •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又黏又甜”的意思,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吃过的又黏又甜的食物。
  • 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对粽子的喜爱之情。

学习第四自然段

  • 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端午粽的由来是什么?
  • 学生交流汇报后,教师讲解屈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端午粽的由来,感受古人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 教师提问:为什么每年端午节人们都要包粽子呢?引导学生体会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指导书写(10 分钟)

  1. 出示要写的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
  2. 教师示范书写,重点指导“午、节、真”三个字。
  • “午”:独体字,上面出头不要太长,竖要写直。
  • “节”:上下结构,草字头的横要短,下面的“卩”要写得紧凑。
  • “真”:上中下结构,中间三横要等距,下面的“八”要舒展。

学生书空,然后在练习本上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姿势和规范。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7 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2.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这篇课文,了解了端午节的习俗和粽子的由来,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继续传承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3. 拓展延伸
  • 让学生回家后和家人一起包粽子,体验端午节的乐趣。
  • 布置作业:画一幅关于端午节的画,并写几句话介绍端午节。

教学反思

这堂关于《端午粽》的课,整体教学过程较为流畅,教学目标基本达成,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在识字写字、朗读感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在导入环节,播放端午节的视频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出了课题,初读课文时,注重对生字的认读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游戏,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了生字,在精读课文过程中,借助实物、图片等直观手段,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粽子的样子和味道,同时对端午粽的由来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书写指导环节,详细的示范和强调,有助于学生规范书写。

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体会文中蕴含的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时,还可以更加深入,例如让学生分享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在小组合作交流环节,部分小组讨论不够充分,今后需要加强对小组合作的组织和引导,在拓展延伸部分,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践活动,如开展端午节主题的手抄报制作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标签: #端午粽教学设计与反思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