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认知目标:让孩子们清楚地了解外出乱跑的危险性,知道在哪些场所容易发生危险,以及为什么不能乱跑。
- 技能目标:教导孩子们掌握正确的外出行走方式,如拉好大人的手、在规定区域内活动等,并培养他们识别危险环境和应对突++况的能力。
- 情感目标:培养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他们在外出时能够自觉遵守安全规则,同时增强家长对孩子外出安全的重视程度。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向孩子们生动形象地讲解外出乱跑可能导致的各种危险,如走失、交通事故、摔倒受伤等。
- 让孩子们牢记并切实掌握正确的外出行为规范,如紧跟家人、不离开指定范围等。
- 教学难点
- 如何将抽象的安全知识转化为孩子们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内容,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
- 培养孩子们在实际外出场景中始终保持安全意识,克服好奇心和贪玩心理,自觉遵守安全规则。
-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外出乱跑引发的危险场景,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
- 案例分析法:讲述一些因小孩外出乱跑导致的真实案例,引发孩子们的思考。
- 角色扮演法:设置模拟外出场景,让孩子们扮演角色,亲身体验正确与错误的行为。
- 互动提问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问,引导孩子们积极思考,参与讨论。
- 收集资料:准备与小孩外出乱跑相关的图片、视频、小故事等资料。
- 制作道具:制作一些简单的场景道具,如模拟街道、交通信号灯等。
- 准备奖品:准备一些小贴纸、小玩具等作为奖励,激励孩子们积极参与。
- 老师面带微笑,亲切地和孩子们打招呼:“小朋友们好呀!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叫做‘情景猜猜猜’。”
- 播放一段小孩在外面开心玩耍,突然乱跑,然后出现危险情况的动画视频(视频时长约 1 分钟),视频播放结束后,问孩子们:“小朋友们,刚刚视频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呀?你们觉得这样做对不对呢?”
- 鼓励孩子们积极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看到的和想法,从而引出本次课程的主题——小孩外出不要乱跑。
- 展示一些小孩外出乱跑导致危险的图片,如小孩在马路上乱跑被车撞到、在商场里乱跑找不到家人、在公园里乱跑摔倒受伤等。
- 指着第一张图片问:“小朋友们,看看这张图片,这个小朋友在马路上乱跑,发生了什么呀?”引导孩子们回答出可能会被车撞到。
- 再展示第二张图片:“那这张呢?这个小朋友在商场里乱跑,找不到爸爸妈妈了,他心里会怎么样呀?”
- 结合图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解外出乱跑可能带来的危险:
- “如果我们在马路上乱跑,汽车开得很快,就很容易撞到我们,会受伤很严重的,可能要去医院++吃药,疼得哭鼻子😢。”
- “在商场或者人多的地方乱跑,爸爸妈妈就找不到我们了,我们会很害怕,而且坏人也可能会把我们带走,那样就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
- “在外面的公园里或者其他地方乱跑,还可能会不小心摔倒,磕破膝盖、胳膊,会流血,也会很疼的😣。”
- 马路上
- 拿出模拟街道的道具,设置交通信号灯。
- 老师扮演交警,向孩子们讲解:“小朋友们,看这是马路,有红绿灯,红灯亮的时候,汽车要停下来,我们也不能走;绿灯亮了,我们要和爸爸妈妈手拉手,看清楚有没有车,才能安全地过马路🚸,如果在马路上乱跑,汽车就会来不及刹车撞到我们,非常危险。”
- 播放一段关于正确过马路的动画视频,让孩子们观看并学习。
- 商场
- 展示商场的图片,问孩子们:“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商场吗?在商场里应该怎么做呀?能不能乱跑呢?”
- 老师讲解:“商场里人很多,东西也很多,如果我们乱跑,很容易走丢,而且商场里还有电梯、玻璃门等,乱跑可能会撞到这些地方受伤,所以在商场里,我们要拉好爸爸妈妈的手,跟着他们一起走,不能离开爸爸妈妈的身边👨👩👧。”
- 公园
- 角色扮演
- 邀请几位小朋友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和小孩。
- 场景设定在商场里,“妈妈”拉着“小孩”的手,一边走一边说:“宝贝,在商场里要拉好妈妈的手,不能乱跑哦,不然妈妈会找不到你的。”“小孩”回答:“好的,妈妈,我知道了。”
- 然后大家一起在商场里模拟正常行走,老师在旁边观察并适时提醒。
- 总结正确行为
- 表演结束后,老师问其他小朋友:“他们做得对不对呀?那谁能说一说,在商场里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呢?”引导孩子们回答出要拉好大人的手,不离开大人身边等。
- 老师总结:“对啦,小朋友们真聪明!不管是在商场、马路上还是公园等地方,外出的时候都要紧紧拉好爸爸妈妈的手,不能自己乱跑,如果要去其他地方,一定要先告诉爸爸妈妈,得到同意后再去。”
- 老师讲述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一个小朋友叫小明,星期天他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在超市里,小明看到一个好玩的玩具,他太喜欢了,就忘记了妈妈说的不能乱跑的话,自己跑开去拿玩具了,等他拿完玩具回头一看,爸爸妈妈不见了,他吓得大哭起来😭,超市里的工作人员发现了小明,帮他找到了爸爸妈妈,小朋友们,你们说小明这样做对不对呀?”
- 让孩子们讨论案例中的行为,引导他们说出小明乱跑的错误之处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
- 老师总结:“所以呀,小朋友们,我们可不能像小明一样,外出的时候一定要听爸爸妈妈的话,不能乱跑,不然会让爸爸妈妈很担心,自己也会有危险的。”
- 安全知识问答
- 老师提出一些关于外出安全的问题,如:“在马路上看到绿灯亮了,但是有车开过来,我们应该怎么做呀?”“在公园里和爸爸妈妈走散了,应该怎么办?”等。
- 让孩子们举手抢答,答对的小朋友可以获得一个小贴纸作为奖励。
- 情景模拟判断
- 老师设置一些不同的外出情景卡片,如在公交车站乱跑、在小区里追逐打闹等。
- 请小朋友们上台抽取卡片,然后判断卡片中的行为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判断正确且理由充分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一个小玩具。
-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小孩外出不要乱跑,知道了外出乱跑会有很多危险,比如在马路上被车撞、在商场走丢、在公园摔倒受伤等,我们也知道了在不同的场所,像马路上、商场、公园等,应该怎么做才是安全的,要拉好爸爸妈妈的手,不离开他们身边。”
- 再次强调外出安全的重要性:“小朋友们,安全是最重要的,大家一定要记住今天学到的知识,外出的时候要乖乖的,保护好自己,这样爸爸妈妈才能放心,我们也能开心地玩耍。”
- 鼓励孩子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今天学到的安全知识,让更多的人重视外出安全。
- 让孩子们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制作一张关于外出安全的手抄报,内容可以是正确和错误的外出行为对比等,下节课带到学校分享。
-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时刻提醒孩子外出时不要乱跑,观察孩子是否能自觉遵守安全规则,并记录下来孩子的表现,下次课上向老师反馈。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二)认识危险(10 分钟)
(三)常见危险场所(15 分钟)
展示公园的图片,说:“公园是我们玩耍的好地方,但是在公园里也不能乱跑哦,公园里可能有池塘、假山、石头等,如果我们乱跑,不小心摔倒掉进池塘里,或者撞到假山、石头上,会很危险的😟,我们要在爸爸妈妈规定的地方玩耍,不能跑到其他地方去。”
(四)正确行为示范(15 分钟)
(五)案例分析(10 分钟)
(六)互动游戏(10 分钟)
(七)课堂总结(5 分钟)
(八)课后作业
通过以上教案的实施,希望能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小孩外出不要乱跑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外出行为规范,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标签: #小孩外出不要乱跑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