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目标
- 了解《水浒传》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熟悉相关文学常识。
-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能够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 梳理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的叙事脉络,分析人物形象,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展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深入探究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 学习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风格,体会其生动性和表现力,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梁山好汉的英雄气概和反抗精神,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 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
- 教学重点
-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意,准确翻译课文。
- 分析故事情节,把握杨志和晁盖等人的人物形象。
- 教学难点
- 探究小说中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的巧妙之处,体会作者构思的精妙。
- 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思考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 问题引导法: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如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
- 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精彩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水浒传》中的哪个精彩情节?谁能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故事的大致内容?
-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导入:“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中的经典情节之一,它展现了梁山好汉的智慧和勇气,我们就一起来深入学习这篇课文,领略它的独特魅力。
- 介绍《水浒传》
- 《水浒传》是一部以宋朝为背景的长篇白话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它描写了108位身怀绝技的梁山好汉为反抗欺压在水泊梁山聚义,后受宋朝招安并为其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
- 这部小说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它生动地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 介绍作者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节奏。
- 教师范读重点段落,如杨志押送生辰纲的段落,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 学生结合课++释,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疑难问题,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 请几位学生逐段翻译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补充纠正,教师针对学生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重点讲解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如“纲”“嗔”“恁地”“省得”“计较”等。
- 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 起因:杨志受梁世杰(梁中书)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前往东京为蔡京祝寿。
- 经过:晁盖、吴用等人得知这一消息后,设计劫取生辰纲,他们在黄泥冈设下埋伏,利用酷热难耐的天气,让杨志等人喝下掺了蒙汗药的酒,成功劫走了生辰纲。
- 结果:杨志丢失生辰纲后,无法向梁中书交代,被迫流落江湖,晁盖等人劫得生辰纲后,投奔梁山。
- 分析人物形象
- 杨志
- 通过语言描写分析杨志的性格特点,杨志在押送过程中不断催促军汉赶路,说“快走!赶过前面冈子去,却再理会”,体现了他的急躁、粗暴。
- 从动作描写来看,杨志“拿着藤条,劈头劈脑打去”,进一步表现出他的急功近利、粗暴蛮横。
- 神态描写方面,如“杨志提了朴刀,拿着藤条,自去赶那担子”,展现出他的谨慎、警惕。
- 综合分析,杨志是一个精明能干、谨慎小心但又急功近利、粗暴蛮横的人,他一心想完成押送任务,博取功名,但由于他的性格缺陷,最终导致了生辰纲的丢失。
- 晁盖、吴用等人
- 晁盖:从晁盖组织策划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勇有谋、敢于反抗的人,他能够团结众人,共同对抗官府的搜刮。
- 吴用:吴用足智多谋,人称“智多星”,他精心设计了智取生辰纲的计策,利用天气炎热、杨志等人的矛盾等因素,巧妙地让杨志等人喝下蒙汗药,他的计策环环相扣,显示出非凡的智慧。
- 其他人物:如白胜,他扮演卖酒的角色,演技逼真,成功骗过了杨志等人,为劫取生辰纲立下功劳,他的机智灵活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吴用等人是如何“智取”生辰纲的?他们的计策妙在哪里?
-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 天时:选择在酷热的天气押送生辰纲,使得杨志等人又累又渴,为吴用等人用酒下药创造了有利条件,正如文中所写“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
- 地利:黄泥冈地势平坦,树木茂盛,便于设伏,晁盖等人提前占据有利地形,等待杨志等人上钩。
- 人和:利用杨志与军汉、虞侯之间的矛盾,使他们内部产生分歧,削弱了杨志的管理能力,军汉们不愿赶路,虞侯在一旁煽风点火,加剧了矛盾。
- 计谋:吴用等人巧妙地安排了卖酒的情节,先让白胜在酒中下药,然后故意让杨志等人看到酒中无毒,最终使他们放松警惕,喝下掺药的酒,整个过程设计巧妙,令人防不胜防。
- 教师总结:吴用等人通过巧妙地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精心设计计谋,成功地“智取”了生辰纲,这一情节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团结协作精神,也体现了作者构思的精妙绝伦。
-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扮演杨志、晁盖、吴用、军汉、虞侯、白胜等角色。
- 各小组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并表演“智取生辰纲”的场景,要求演员们尽量模仿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 其他小组认真观看表演,并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演员的表现是否符合人物形象、情节演绎是否合理、语言表达是否流畅等。
- 教师对各小组的表演进行总结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再次强调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的关键之处。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水浒传》的文学常识、课文的文言知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智取”的巧妙之处等。
- 总结学习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领略了《水浒传》的精彩魅力,还深入了解了“智取生辰纲”这一经典情节,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感受其中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我们也要学习梁山好汉们的正义精神,敢于与不良现象作斗争。
- 熟读课文,背诵描写杨志押送生辰纲的段落。
- 以“我看杨志”或“话说吴用”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分析人物形象。
- 阅读《水浒传》中其他精彩章节,如“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武松打虎”等,感受小说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二)知识讲解(10分钟)
一般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他生活在元末明初,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施耐庵根据民间流传的宋江起义故事,加工创作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
(四)梳理情节,分析人物(20分钟)
(五)深入探究,体会“智取”之妙(15分钟)
(六)角色扮演,情景再现(15分钟)
(七)课堂小结(5分钟)
(八)布置作业(5分钟)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智取生辰纲》这一经典情节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诵读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和情境教学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在文言词汇积累、文意理解、人物形象分析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特别是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了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文言翻译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训练,对于小说主题的探讨还可以更加深入,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思考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古典文学的魅力。
标签: #智取生成纲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