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边城节选教学设计

jiayaozb.com62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引导学生了解沈从文及其代表作《边城》的文学价值和社会背景。
  • 帮助学生掌握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以及独特的语言风格。
  •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主题、品味语言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1.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阅读文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内容,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 指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对比分析法等阅读技巧,提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 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加深对沈从文作品及湘西文化的认识。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引导学生感受湘西世界的淳朴民风和人性之美,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 让学生体会小说中蕴含的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和对人性美好的向往,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理解翠翠、祖父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 探究小说的主题,体会沈从文笔下湘西世界的独特魅力,感受人性美与自然美。
  • 品味小说质朴、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和景物的写作手法。
  1. 教学难点
  • 深入理解小说中含蓄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如翠翠的爱情、渡船的象征等。
  • 引导学生从小说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出发,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解读小说,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系统讲解小说的相关知识,包括作者生平、作品背景、文学常识等,为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奠定基础。
  2. 阅读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本,通过反复阅读,让学生熟悉小说内容,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味,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等问题展开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4. 情境教学法:创设与小说相关的情境,如展示湘西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小说所描绘的世界。
  5. 角色扮演法:选取小说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模仿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深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感受,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同学们,在我国广袤的文学天地里,有一部作品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描绘了一个如诗如画的湘西世界,那里有清澈的河流、翠绿的山峦,还有淳朴善良的人们,这部作品就是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我们将一同走进《边城》的节选部分,去领略它独特的魅力。(展示湘西自然风光图片)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5分钟)

  1.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他一生创作丰富,作品题材广泛,以描写湘西生活著称,其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2. 《边城》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是沈从文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它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 小说节选部分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 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四)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20分钟)

翠翠

  • 请同学们找出描写翠翠的语句,分析她的性格特点。
  • 翠翠是一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女孩,她和祖父相依为命,对祖父有着深厚的感情,她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却又羞于表达,她的爱情纯真而美好,充满了少女的羞涩与憧憬。
  •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这段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翠翠的纯真可爱。

祖父

  • 祖父是一个勤劳善良、憨厚朴实的老人,他对翠翠关怀备至,为了翠翠的幸福默默付出,他的身上体现了湘西人民的传统美德。
  • 祖父每天摆渡,无论刮风下雨,都坚守岗位,认真负责,他还非常关心翠翠的婚事,四处打听,希望翠翠能找到一个好归宿。
  • 文中有这样的描写:“祖父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祖父掂着那红纸包封的分量说:‘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年纪还只十五岁。’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通过祖父的语言和翠翠的反应,展现了祖父对翠翠婚事的关注以及翠翠的羞涩。

傩送

  • 傩送是一个英俊、勇敢、热情的青年,他对翠翠一见钟情,为了翠翠愿意放弃碾坊,追求真爱。
  • 文中对傩送的描写虽然不多,但通过一些细节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特点。“那人向祖父说,翠翠长得很美,问过翠翠年纪,又问有没有了人家,祖父则很快乐地夸奖了翠翠不少,且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因此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从这段文字可以推测出傩送对翠翠的关注,以及祖父对翠翠婚事的重视。

(五)探究小说主题(15分钟)

  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小说通过描写湘西世界的风土人情和人物命运,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2.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 小说展现了湘西世界的淳朴民风和人性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美好人性的赞美和向往,在湘西,人们善良、正直、勤劳,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没有世俗的纷争和丑恶,翠翠、祖父、傩送等人物形象都体现了这种人性美。
  • 小说也描绘了湘西人民在命运面前的无奈和悲哀,翠翠的爱情悲剧,以及湘西社会的一些传统习俗和观念,都反映了现实生活的残酷和无奈,作者通过对这些的描写,引发了人们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 小说还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和对现代文明冲击下湘西世界的忧虑,湘西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美好的东西逐渐受到现代文明的侵蚀,作者对此感到惋惜和忧虑。

(六)品味小说语言(10分钟)

沈从文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质朴、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体会其语言特色。

  •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这段文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溪比作弓背,山路比作弓弦,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茶峒的地理环境,语言简洁明快,富有画面感。
  • 又如:“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这段描写细腻地渲染了夜晚的氛围,烘托出翠翠内心的凄凉,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小练笔,让学生选择一个场景,运用细腻的描写和富有特色的语言,展现出独特的氛围或情感。

(七)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走进了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世界,领略了《边城》节选部分的精彩内容,我们分析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探究了小说的主题,品味了小说独特的语言风格,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后继续阅读《边城》全文,深入感受这部作品的魅力,体会作者对人性美和自然美的追求,也希望同学们能从小说中汲取力量,珍惜身边的美好,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八)布置作业(5分钟)

  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以“我心中的翠翠”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你对翠翠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3. 推荐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如《湘行散记》《长河》等,加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了解。

教学反思

在本次《边城》节选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对小说的内容、人物、主题和语言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发言,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中含蓄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时,部分学生仍感到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指导,在时间把控上还可以更加精准,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不断改进和完善,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领略文学作品的魅力。

标签: #《边城》节选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